與中國對抗已經成為美國新舊政府的共識,在美國政界已經形成了一種可怕的輿論氛圍,在這些政客的意識中,只有與中國對抗才是正確的選擇。受這種可怕的輿論影響,美國在與中國的競爭中逐漸偏離了正軌,演變成了與中國的對抗。
美國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時候目標搞錯了
從特朗普時期美國就開始應對“中國衝擊”,但是效果並不是很理想,美國內部發展問題一個都沒有解決,民眾生活依然苦不堪言。美國媒體看不下去了,美國領導人搞錯了目標。11月3日,據《中國日報網》消息,重新壯大美國製造業已經成為美國政客競選時的一些常用口號,甚至試圖通過打壓的方式遏制中國發展。美國哈佛大學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這就是忽悠底層選民的一個口號,美國政府找錯了目標,制定的政策也是失敗的。
11月2日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網站》消息,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大衞·奧特爾哈戈登·漢森研究表明,美國兩黨沒能制定出相關政策幫助工人應對全球化貿易轉型帶來的衝擊。文章稱,大約在10年前的一項調查就旨在瞭解中國進入全球市場後美國會發生什麼變化。美國經濟學家漢森就稱從來都沒有見過如此龐大的、專注於製造業的國家可以如此迅速開放。在1991年到2013年中國製造業在世界的佔比從2.3%上升到了19%。
美國應該加強重新審視失業問題重新制定培訓計劃
文章稱所謂的“中國衝擊”很容易把中國當成對手,特別是在美國。漢森認為,在幫助失業方面美國一直都是失敗的,美國應該增加失業保險和貿易援助程度,重新調整對工人的培訓,其他發達國家在這方面做得就比較好。美國政策制定者應該好好學習,美國接下來可能會在石油、天然氣等可再生能源方面面臨挑戰。
文章稱,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抨擊中國的民粹主義言論當選總統,這也是特朗普得到工薪層支持的原因。根據研究發現,在過去30年,美國是主要發達國家中唯一一個收入排名在後50%就業羣體實際收入出現下降的國家。雖然一些地區就業受到了衝擊,但是很多人都沒有離開,這讓很多經濟學家感到意外。因為他們之前也沒有研究過社會學和心理學等複雜因素。
部分消息參考來源:中國日報網。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