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大國工匠篇”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旨在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充分發揮先進模範人物的示範引領作用,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賽福丁·伊斯熱依力。(受訪者供圖)
領獎台上,他是榮譽環身的全國勞動模範。誰曾想,十多年前,能夠解決生活上的温飽問題是賽福丁·伊斯熱依力的夢想;而現在的他,已從一名農民的身份轉變為現代化產業工人,踏踏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就是他最大的夢想。
逐夢:從一名農民到全國勞動模範
賽福丁出生在新疆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從小便與爺爺相依為命,還要照顧弟弟妹妹,生活十分貧困。
2010年,賽福丁成為了新疆中泰集團托克遜能化公司的一名出爐工,對他而言,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像做夢一樣。而這個選擇也成為他人生重要的轉折點。
爐台,是賽福丁成長的地方,他對此有着割捨不斷的情愫。
托克遜的夏天有“火洲”之稱,特別是中午太陽高照,地面就像着了火一樣,天空中沒有一片雲,沒有一絲風,爐台温度超過了50℃,尤其是在工人們維護爐眼和帶釺子時,距離2000℃的電石爐也就幾米的距離。
為了安全起見,出爐工需要穿着厚厚的阻燃服,佩戴安全帽、防護面罩、厚厚的棉布手套,這樣嚴實的裝備,再加上50℃以上的高温環境,光站一會兒都難以忍受,而一個班組每天要整整工作8個小時。
説起高温電石爐前工作的日子,賽福丁記憶猶新,“爐子跟前太熱了,我們每天的衣服都是濕的,披肩帽都能擰出水來。”在這樣的高温環境下,賽福丁一干就是7年。如今,隨着技術迭代,生產車間已逐步實現自動化操控,作業環境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賽福丁在自動化改造後的出爐崗位工作。(受訪者供圖)
多年來,賽福丁在工作崗位上絲毫不鬆懈,憑着對工作的執着,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對這份工作的熱愛。他於2015年榮獲了“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2019年又榮獲全國“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成長: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賽福丁剛分到班組工作時,是唯一的少數民族員工。語言上的障礙使他在技能學習上一直落後於他人。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他嚴格要求自己,靠着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斷提升普通話水平,每有閒暇就主動找老師傅請教崗位操作技能,併購買了電石生產工藝技術方面的書比對着學習。他沒事就“泡”在電石爐旁去琢磨“怎麼出爐省力?”“怎麼快速地堵住爐眼?”潛心鑽研專業知識。不到一年時間,他成為了班裏出爐工中的佼佼者,擔任起了出爐組長。
一次當班期間,賽福丁和同事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無論如何爐眼都不出電石。連着好幾天,賽福丁都在思考如何破解難題,從源頭上一遍遍的查找分析。
“如果每班都出7—8爐,就能保證電石爐融池,電石爐整體就會穩定,這樣也就不會出現出爐困難、爐眼堵不上的問題了。”賽福丁考慮到。經過多次試驗,他的想法確實可行,班組自此開始規範出爐次數,並且這個方法在全車間得到推廣。
這件事也讓賽福丁意識到,幹工作一定不能“盲幹”,而是要以問題為導向,善於總結經驗,用理論指導實踐,這樣就能保證生產中遇到的問題迎刃而解,確保安全生產工作有效率、有質量。
十年如一日,他始終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從出爐到爐眼維護,再到爐況的分析,每一步都留下了他堅實的足跡,逐漸成長為中泰集團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技術技能標兵,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和弘揚正能量的典範。
蜕變:奮鬥的腳步永不停歇
對賽福丁來講,在一份份沉甸甸的榮譽背後,是自己追逐夢想的過程,更是自己人生一次又一次蜕變的過程。
作為全國工人的代表,2017年,賽福丁帶着勞模的光榮來到了北京,成為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模本科班的一員。重返課堂,使他認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豐富了理論知識,拓展了視野,他從未想過曾經的“大學夢”以這樣的方式實現了。
學業結束後,賽福丁積極參與公司組織的各類座談,將自己的成長故事和經驗分享給南疆四地州貧困地區員工,希望能通過自己的成長經歷,激勵更多人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賽福丁·伊斯熱依力(右四)在扶貧車間指導工作。(受訪者供圖)
除了產業工人的身份,賽福丁還是扶貧工作隊的一員。2019年4月,賽福丁主動申請到于田縣斯也克鄉駐村扶貧,在那一方熱土上,賽福丁希望能夠用自己的所學帶動鄉親脱貧致富,他想要“把自己趟出的路子傳給身邊人”。
駐村生活期間,他積極召集駐村工作隊成員、村幹部、黨員和員工代表召開座談會,瞭解當地實際情況;另一方面,瞭解員工的思想動態及時給予解決,幫助少數民族員工與技術員之間進行翻譯和溝通,並且利用業餘時間組織普通話學習培訓。“現在大家已經由‘靠比畫學技能’變為了‘靠溝通學技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賽福丁欣慰地説。
“把勞動精神發揮到崗位上、傳播到社會上,用自己的幹勁、闖勁、鑽勁鼓舞更多的人,用奮鬥描繪出最璀璨的人生。”這是賽福丁鞭策自己不懈奮鬥的堅強信念,也是他一生不斷努力追求的遠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