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記者5月27日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據最新的候鳥監測顯示,以往在北京地區僅現身房山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鸛,棲息和取食範圍已基本擴展到全市。現在,在海淀、大興、順義、平谷、密雲等區也可見到它們的身影。
據悉,黑鸛在全球分佈僅有3000只,其中在我國的有1000只左右。目前北京的黑鸛種羣數量穩中有升,達到100只左右。
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副主任紀建偉介紹,黑鸛對棲息環境要求很高,特別是對覓食水域,要求水體食物豐富,水質清澈,水深不超過40cm。作為捕食性涉禽,黑鸛主要食物為魚類,也吃蛙類、軟體動物和甲殼類,以及螻蛄等部分昆蟲,偶爾啄食少量水草。“因為黑鸛的巢區大都選在河谷、懸崖峭壁的半山腰上,在巢的下邊和山頂還要有榆、青檀等小喬木和荊條、繡線菊等灌叢及雜草。而這樣的條件在北京並不常有,所以限制了黑鸛在北京地區的分佈。”
其次,過去的北京降雨量少、氣候乾旱,諸多河流嚴重缺水或季節性斷流甚至乾涸,而濕地內水生生物數量不足,黑鸛賴以生存的河流濕地生態系統並不完整,適宜黑鸛的棲息地不多。所以,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黑鸛很少光顧北京,就算到北京也只在房山拒馬河流域徘徊,所以也被戲稱為“房山黑鸛”。
為加大黑鸛保護力度,市園林綠化局對房山區十渡流域進行生態恢復建設,通過持續的軟硬件升級,生態保護措施不斷加強。2014年,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房山區“中國黑鸛之鄉”稱號。
2015年,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在分析了拒馬河畔的地理位置、氣候水文、動植物資源等一系列指標後,專門建立了以繁殖小區、覓食小區和停歇地小區為主體的“黑鸛保護小區”。每年冬季河面結冰,黑鸛無法取食時,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還會組織對黑鸛進行適當投餵,保證它們不“捱餓”。同時,對黑鸛進行嚴密的野外監測,如果發生異常,市野生動物保護部門能夠第一時間反應。
經過一系列針對黑鸛的保護措施,黑鸛在拒馬河流域的種羣數量從前幾年的五六十隻,穩定增長到今春的100多隻。同時,黑鸛已經不再只安守於房山,通過持續監測,目前平谷區西峪水庫已經有2只黑鸛正準備繁育,順義漢石橋濕地保護區也首次觀測到了1只黑鸛,在密雲雲蒙大橋、太師屯、大城子均有黑鸛的倩影,大興麋鹿苑、海淀翠湖濕地也首次迎來了這些風度翩翩的“貴賓”,這表明黑鸛的生活範圍已經基本擴展到了全市,變身為“北京黑鸛”。
黑鸛數量和棲息範圍的變化,成為北京生態環境不斷向好的標誌。鳥類專家、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高武告訴記者,“過去黑鸛不來是因為生態環境不好,沒有築巢地、沒有食物來源。現在北京整體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所有它生活所需的條件都有,甚至超過它們的要求,種羣數量增加、生活範圍擴展也就順理成章。”
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野生鳥類重要的棲息地,北京的濕地近年來也持續得到恢復。據統計,“十三五”以來全市累計恢復建設濕地8921公頃,其中新增濕地2452公頃,恢復濕地6469公頃,形成萬畝以上大尺度森林濕地10餘處。同時,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6處、濕地公園11處,濕地保護小區10處。目前,以濕地自然保護區為基礎,以濕地公園為主體,以濕地保護小區為補充的濕地保護體系初步形成。
據悉,如今在北京地區,包括天鵝、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羣數量都在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相繼現身。
新京報記者 周依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