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孩子的,不是溺愛,不是遊戲,恰恰是最“親”的父母

現在大家基本有一個共識:毆打是一種野蠻的、不可取的教育方式,但往往無形的東西才最可怕。你有沒有意識到對孩子惡語相向也是一種暴力,語言暴力。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或者望女成鳳的心願,希望孩子成為優秀的人才,看到孩子不爭氣的樣子,難免不自覺地惡語相向。

最親近的人傷害最深,父母總是知道怎麼説讓孩子最痛苦。根據教育專家李玫瑾的調查顯示:

性格缺陷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在家裏經常被父母責罵,其中25.7%的孩子有自卑抑鬱的情緒,22.2%的孩子有冷酷的傾向,56.5%的孩子經常沒來由地暴躁。

父母往往習慣於用語言暴力來打壓孩子,以便促使孩子進步。這種教育理念非常不可取,反而會適得其反。

語言暴力所造成的傷害一輩子不可逆

身體上的傷害早晚會痊癒,但大人的冷嘲熱諷所造成的傷害卻是是無形的,性格的影響是終身不可逆的。專家研究指出:將近7成的中國家長對孩子採取過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這種現象在國外也廣泛存在,曾經就發生過十分令人痛心的事件。國外的一個超市,父親對於兒子一直打遊戲的行為十分不滿,覺得他不務正業。於是發脾氣對兒子説"你這樣的人活着有什麼意思?"説話的同時,把上膛後的槍拍在了旁邊的櫃枱上。這一幕其實發生過很多次,然而令父親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的兒子做出了另一個選擇。在父親轉身後,兒子竟然對準自己的腦袋選擇了自殺。

很多人對於這樣的新聞感到不解與震驚,父親的一句氣話,至於動真格的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沒有人知道這位年輕人生前到底經歷過多少次這樣的時刻?可能他對自己也徹底失望,贊同父親説的,自己活着沒有意義。於是在一個普通的下午,恰巧身邊有槍,便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語言暴力害人害己

太多的父母會忽略這一點,他們肆無忌憚地對孩子打擊嘲諷甚至謾罵。從沒想過或者不在意,語言暴力不攻身但攻心,傷害指數往往超過我們的預料,甚至會因此失去一條鮮活的生命。

2019年7月24日,9歲男童因寫作業與父母發生爭執,最終跳樓自殺,不治身亡。大家可以去網絡上搜索"父母、爭執、自殺"這幾個詞條,有太多類似的慘劇發生。

數據顯示,超過4成的青少年罪犯,都曾經遭受過父母語言上的傷害。父母一字一句的暴力語言,會給孩子,給他人,給家庭都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

非暴力的溝通才是正常的

與其費盡心思修復一個破損的成年人,不如從小培養一個健康的孩子。

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得到肯定或者認可,也沒有哪個孩子喜歡父母的責難與打壓,孩子的積極性格往往來自於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要懂得考慮孩子的感受,多些理解與愛。由於孩子和父母有着年齡與閲歷上的差距,難免有思想上的鴻溝,良好溝通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也不能不做,可以慢慢來,父母一定要多一點耐心,認真觀察孩子的行為,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問題。

這裏有一個小技巧,我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小時候,回憶當時的我們是怎樣的心理狀態,幼小的我們理想中的父母是怎樣的?順便可以彌補小時候的自己,只有從內心真正的理解孩子,我們才能做到,有耐心地用愛去對待我們的孩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6 字。

轉載請註明: 毀掉孩子的,不是溺愛,不是遊戲,恰恰是最“親”的父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