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媽這幾天去我姨媽家了,去的時候有些傷感:老姐妹沒有生活在一個城市,也不知道此生還能見幾面?
何況,姨媽家現在還真是一地雞毛。
姨媽和姨夫現在已經年過古稀,想當年在他們的十里八鄉,也算是響噹噹的人物。
姨夫算是手藝人,能夠做漂亮的木工,還能夠設計各種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兒。他在結婚不久就開始了自己走南闖北的生涯,年終才會回來一次。後來隨着孩子的出生,自己也漸漸地開始穩定在西北的某個中心城市,開了個小店,靠手藝過日子,勝過在家中種地的收入。
姨媽卻一直堅守在生她養她的小村子裏,結婚也不過是從村這頭,搬到了村那頭而已。她算是獨自一個人撫養了3個孩子成長,一個兒子,兩個女兒。
不是沒有想過夫妻團聚,年輕的時候,姨媽除了要養活小孩子,還要擔負着照顧雙方老人終老的責任,走不開。等到老人駕鶴西去,孩子們也都逐漸長大,又要操心上學、工作、結婚等等事情,又哪裏走得開?
因為姨媽一個人,每天要面對3個孩子,4位老人,生活的瑣碎,把一個據我媽媽説,曾經很是温柔的姨媽,逼成了一個脾氣風風火火,處理事情簡單粗暴為主的人。
雖然我們兩家距離很遠,但是在年幼的時候逢年過節走親戚,我還是可以體會到姨媽身上那種火爆、一言堂以及偶有的温柔。其實這些看似矛盾的特質在一個人身上同時出現,並不衝突!
姨媽會温柔地和我講話,也會給我做各種好吃的;但是並不妨礙她同時大聲地叱責沒有如期幹完活兒的表姐,也不妨礙她利落地把一些好吃的同時分給表哥。
是的,作為鄉村成長的姨媽來講,她的觀念就是“養兒防老”,所以對待自己唯一的兒子,難免會驕縱一些,而面對自己的兩個女兒,也自然會讓她們多承擔一些家務。
而姨夫作為一年才回來一次的父親來講,兒女對他應該算是熟悉的陌生人。只不過,從我媽的隻言片語裏,可以得知,姨夫以及他的家族一脈,“重男輕女”思想,較之姨媽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每年他回來,只有見到表哥,才算是正式回家。
我和表姐、表哥都不算特別熟悉,所以無從探究她們一路成長的心態歷程。但是並非我為姨媽開脱,畢竟“重男輕女”在鄉村來講,還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後來,我漸漸長大,和他們的聯繫也越來越少。
我忙着上學、畢業、工作、愛情、婚姻、生兒育女;這樣的一個過程,在表哥、表姐的生活中也如出一轍吧,只不過他們的上學可能僅限於識字而已,表姐們應該是初中沒有畢業就出去打工了,表哥初中畢業之後直接去了部隊開始自己所謂的歷練。
再後來,我距離老家也越來越遠了,所有並不熟悉的人情世故,倘若我媽媽不談,我壓根兒就無從知曉。
某年,姨夫覺得自己年齡大了,正好大表姐和表姐夫打工回來,就去了西北找自己的父親。姨夫非要表姐夫出一大筆錢,接手了他那半死不活的小店,然後他老人家心滿意足地就回了老家。
據説,大表姐和表姐夫在那裏歷經萬難,一直到他們的孩子開始掙錢,才最終關閉了小店。
二表姐遠嫁到東北,也在柴米油鹽中掙扎,幾年也回不來一次。
而姨夫帶着自己掙了半輩子的錢,回到了家鄉。然後,轉把手就把所有的積蓄都給了表哥和表嫂,因為他們結了婚有了孩子,提出要買房。
後來,表嫂提出讓姨媽和姨夫看孫子,她和表哥外出打工,一走就是差不多十年的時間,就像過去的歲月輪轉,沒有人產生對與錯的質疑。他們和當年的姨夫一樣,中間也是一年回來一次,只不過等到他們決定回家不再外出,姨媽和姨夫已經力不從心。
生活在一起,矛盾就此產生。姨媽和姨夫做什麼,表嫂都看不慣,也是那種潑辣的性格,表哥卻因為從小被姨媽保護得太好的緣故,生性怯懦。
最終,姨媽和姨夫搬回自己的老宅居住,表哥和表嫂一家,從未去探望過老人。可憐的姨夫、姨媽雖然是花錢買了房,也與買的房無緣了;而且在照顧孫子的十年裏,把自己最後的積蓄也花得七七八八。
最近,姨媽因為冬季天寒地凍,不慎摔了一跤,身邊沒有人可以照顧。表哥表嫂依舊是冷若冰霜,且從不出面。
兩個表姐卻無法漠視姨媽和姨夫的困頓,雖然經歷了太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父母終究的養育之恩,怎能不報?幾經商討後,姨夫和姨媽被大表姐接到自己的住所就近照顧,二表姐承擔二老的生活費。
就這樣,身無分文、生活潦倒的姨媽和姨夫生活在表姐家裏,有表姐伺候一日三餐。
我媽媽給我發微信説,兩位老人思及過往,唏噓不已,人生苦短,卻無回頭路!
倘若當初,姨媽姨夫沒有過於溺愛表哥,處處以表哥為重、為表哥做主,那麼表哥的性格也不會過於懦弱;而溺愛帶來的還有“啃老而不自知”,同樣也在表哥身上一覽無餘。
生性自私、冷漠、懦弱、還啃老,表哥的做法為人不齒,但追根究底,怎不與他從小受到的教育有關呢?
所以,為人父母者,愛孩子,則為之計深遠,即便養孩子不是為了給自己養老,也要讓他有一個美好的前景,擁有正常的人格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