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拜登上台迅速清理“遺產”,數十政令密集簽署但重建信譽仍是挑戰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綜合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我們沒有時間再等,沒有其他日子像今天一樣適合開工。”當地時間20日中午,在華盛頓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的拜登,上任第一天就開始推翻其前任特朗普的政策。20日晚些時候,他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至少17項行政命令,包括美國將重新加入《巴黎協定》和世界衞生組織、停止建設美墨邊界牆、啓動“100天戴口罩計劃”等等。21日一早美媒又預告,當天拜登將圍繞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再籤6項行政命令和一項總統政策指令。在2.5萬名經過“政治篩選”的國民警衞隊員嚴密保衞下,新總統就職典禮總算平安度過,避免了1月6日國會騷亂的重演。但拜登在22分鐘的就職演講中11次提到“團結”這個詞,也將這個超級大國眼下最大的焦慮暴露無遺。媒體注意到,拜登的就職演説聚焦國內事務,僅在最後5分鐘簡略地談及外交政策,而隻字未提中國或中美關係。“正如美國國內兩黨合作的時代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實現一樣,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時代也不會很快重建,或許根本不會重建”,英國《衞報》21日這樣評價。

就職演説11次提“團結”

當地時間1月20日中午,拜登在華盛頓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在國會山,78歲的拜登在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茨引導下完成宣誓,隨後發表了約22分鐘的就職演講。美國當選副總統哈里斯當天也宣誓就職,成為美國曆史上首位女性副總統。

拜登在就職演説中稱,美國當前面臨着新冠疫情肆虐、社會不平等加劇、系統性種族主義問題、氣候變化、美國在世界的角色等一系列危機與挑戰,呼籲人們彼此傾聽、相互尊重、團結一致應對危機與挑戰。據《紐約時報》統計,拜登在就職演講中用了11次“團結”這個詞,他説,“我們可以團結起來,停止叫喊,降低温度……這是我們面臨危機和挑戰的歷史性時刻,團結才是前進的道路”。

宣誓就職後,拜登和哈里斯在國會大廈外的廣場參加了閲兵儀式。當天下午,拜登和哈里斯來到阿靈頓國家公墓,向無名烈士墓敬獻花圈。前總統克林頓、小布什和奧巴馬伕婦也參加了這一活動。

就職典禮結束後,在護衞隊簇擁下,拜登和他的家人一起前往白宮。在車隊臨近白宮時,拜登走出汽車,與第一夫人吉爾一起沿着賓夕法尼亞大道步行,樂隊演奏了《向統帥致敬》和《上帝保佑美國》。其間他還慢跑到記者區,與記者頂拳,鼓勵他們“堅守崗位”。晚上,拜登與吉爾在白宮藍廳陽台上露面,觀看華盛頓上空的煙花表演。

拜登就職當天,華盛頓未發生之前人們擔心的暴力衝突。不過,在科羅拉多州的議會大廈外,一羣身穿黑衣的抗議者當着警察的面焚燒了美國國旗。此外,波特蘭和西雅圖的反政府和“反法西斯運動”抗議者破壞了民主黨辦公室和其他建築,並與警察發生肢體衝突,以抗議拜登的就職典禮。

蕭美琴聲稱“獲邀參加”

為防控疫情和防範暴力事件發生,參加華盛頓現場就職典禮及觀禮的人數較以往大幅減少,慶祝遊行等多項傳統活動也改為在線舉行或取消。當天的國家廣場空無一人,插上了20萬面旗子,代表缺席的人羣。引人注目的是,台“駐美代表”蕭美琴當地時間20日中午在推特上秀出自己在國會山前的照片並備註:“代表台灣政府和人民參加拜登總統和哈里斯副總統的就職典禮,感到非常榮幸。”據台媒報道,蕭美琴是受到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主辦單位“就職典禮國會聯合委員會”邀請出席就職典禮的,“這是1979年以來,台駐美代表第一次獲主辦方邀請參加總統就職典禮”。一名熟悉美國事務的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以前每逢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台灣代表也都會參加,但過去都是“向美國議員要的票”。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徵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預示着在拜登上台後,美國人在台灣問題上的小動作仍然不會停。近期拜登提名的印太協調員坎貝爾就表示,要和中國大陸保持正式的官方關係,與此同時與台灣保持一種“密切關係”。無論是公開還是私下,美國方面都不否認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未來的中美關係預計不會像特朗普時期那麼瘋狂,但緩和程度可能比較有限,“中國人對拜登政府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幻想不可有,希望不可無,應保持平常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有關台“駐美代表”出席拜登就職典禮的問題時表示,中國駐美使館收到了出席拜登總統就職典禮的邀請。中方已向拜登總統表示祝賀。“中方立場非常清楚。中國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這一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

第一天簽署17項政令,第二天繼續

就職典禮結束後,拜登通過總統專用賬號發了第一條推特:“在解決我們面臨的危機時,沒有時間可以浪費”,隨即便戴着口罩出現在橢圓形辦公室。英國《金融時報》稱,20日拜登辦公桌上擺着一摞行政命令,在簽署這些命令時,拜登沒有發表長篇大論,他的理政風格“不那麼喧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論説,這顯示拜登比美國現代史上任何一位總統都“更快、更積極地消除其前任留下的遺產”。

據《華爾街日報》21日報道,拜登上任第一天發佈的行政命令包括,要求在聯邦大樓內佩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撤銷對美加“基石”石油管道項目的許可,取消針對一些伊斯蘭國家和非洲國家的旅行禁令。文章稱,拜登的百日口罩令適用於所有聯邦領土和來往於各州的航空公司、火車和交通運輸系統,他還敦促各州和當地政府嚴格貫徹落實該規定。他當天頒佈的另一項行政令是設立一個白宮新冠病毒應對辦公室。在移民問題上,拜登停止了美墨邊界牆的建設,撤銷了特朗普將非公民從用於分配國會議員名額的人口普查計數中排除的計劃。當天拜登還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指示聯邦機構制定一項掃除晉升阻礙的計劃,並授權管理及預算辦公室將聯邦資源以更公平方式分配給有色人種社區。

據CNN報道,繼上任首日簽署17項政令後,拜登從上任第二天起,他的每一個工作日都將圍繞一個主題簽署更多新政策。21日的主題是新冠病毒,將頒佈6項行政命令和一項總統政策指令。白宮通訊聯絡辦公室主任貝丁菲爾德21日早上宣佈,總統 “當天將簽署行政命令,指示各機構援引《國防生產法》對抗新冠病毒大流行”,並將全力推廣新冠疫苗的接種。CNN還預報説,22日拜登的工作主題是抗疫經濟援助,25日的主題是“購買美國”,26日的主題是股市,27日是氣候,28日是醫療保健,29日是移民,而“恢復美國在世界上的位置”被排到2月的第一個工作日。

國內優先,外交政策往後排

《紐約時報》21日稱,隨着一個持續動盪和謊言的時代宣告結束,拜登就職典禮上的正常性,以及瀰漫在首都的釋然感格外引人矚目。文章同時稱,儘管來自兩黨的許多領導人蜂擁來到就職典禮現場並鼓掌,“但現在還不能確定,這個國家是否真的準備好繼續前進”。拜登在就職演説中押注團結,但當前美國社會比過去幾年更加脆弱,政治極化、種族問題、疫情肆虐、經濟低迷……紅色和藍色的美國居民甚至無法就眼前的現實達成共識,更不用説界定他們的共同點了。目前尚不清楚拜登能否説服足夠多的美國人擺脱黨派之爭,並贏得這些人的認可。

《金融時報》稱,自林肯以來很少見到有像拜登的就職演説這樣,“團結”成為一個如此中心且反覆被強調的主題,但同樣也很少見到美國的民主像今天這樣脆弱。拜登所面臨任務的艱鉅程度與眾多美國前總統完全不同。“祝他好運,並希望他成功,因為美國和全世界都無法承受他失敗的後果”。

《華盛頓郵報》指出,美國新政府在外交上的挑戰也不輕鬆,面臨着朝核、伊朗核問題、中東、美俄軍控談判等一系列棘手的地區問題,拜登還必須考慮如何重建美國國際信譽,恢復盟國對美國信心等,在這過程中美國國會的掣肘、優先事項間的衝突,都將給拜登帶來一系列挑戰。

《衞報》21日提醒稱,“外國人,尤其盟友們需要控制對美國的幻想”。文章稱,在歐洲,每一次美國總統就職典禮都被看作對未來幾年那裏政治格局的陳述。特朗普改變了一切,並影響了一代人。拜登就職演説中的暖心言論不足以改變局勢。令人驚訝的是,他的講話中幾乎沒有談到外交政策。對盟友來説,短期內恐怕很難得到拜登的美國出手相助,“它有自己的問題需要解決”。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林日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 環球時報記者 邵一佳】

閲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