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是一個整體,主要由三大件(發動機、底盤、變速器)、五大系統和兩大機構組成,除此之外還有汽車內飾的諸多電器設備、座椅以及電子輔助設備等等,據不完全統計一輛車平均由3萬個零散部件組成。車企主要工作還是設計、製造和組裝,對於眾多零部件的生產和製造,車企提供標準採購,並且對質量進行把關,雖然對可靠性有着嚴格的要求,但也因為耐久性測試周期的長短受着經費的影響,各廠商對此的要求又不一,所以質量自然參差不齊。
日系企業的車輛可靠性離不開對供應商變態到極致的嚴苛要求,誰都知道豐田是《消費者報告》品牌可靠性上佳的品牌代表,雷克薩斯更是全企業的典範,但誰又知道對於供應商豐田不是參股就是全資擁有呢?只有話語權,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出品質量,對於大部分車企而言這是無法超越的本質。
零部件越少,結構越簡單、電器設備不復雜,那麼出問題的幾率就越小。就好比單車走不了最多掉個鏈條,然而摩托車可能存在油管堵塞、火花塞不點火、高壓包漏電能力不足或者沒油等等。大部分車輛故障或者報警都出自於電子元件,雖然出品不良率被控制得很低,但它本身是不具備機械部件那樣高耐受性的,特別是車輛惡劣的使用環境下更容易出現問題。
對於歐系車,故障碼的出現已經是常態,因為它傳感器眾多,只要有一個信號傳輸有問題或者接觸不良就會觸發故障燈提示,大部分故障碼都不會對使用造成影響,但影響心情是真的。
原則上,是個車只要定時定點保養,幾十萬公里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幾萬塊的麪包車跑幾十萬公里也屬常態,但這裏的“沒事”不僅僅是因為它本身結構簡單、部件少的客觀因素,更重要是使用者標準問題。對於他們而言,只要車子能跑、動力和油耗正常,它們很少會對車內異響、不常用的功能鍵脱色以及功能損壞耿耿於懷,但對於幾十萬的轎車標準就天差地別了,一是付出那麼貴的價錢,理應獲得更完善的體驗,功能損壞是不能容忍的,異響在安靜的行車環境中更容易被放大,繼而影響行駛品質。(z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