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孩子乖巧可愛的時候能萌死個人,折騰哭鬧起來破壞力也不是一般的強,能讓老母親瞬間從歲月靜好變得暴跳如雷。
此時,如果有一鍵暫停功能,那老母親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按下。當然沒有這樣的按鈕,但聰明智慧的老母親們發明了替代方法:「數到三」。
“我數到三,再不過來吃飯,就餓着吧!”
“怎麼又亂丟東西,我數到三,給我撿起來!”
“説過多少次了怎麼還犯?我數到三,馬上道歉!”
一位媽媽説:只要我一説「我數到三」,保管熊孩子立馬乖乖聽話。
這種立竿見影的方法讓苦熊孩子久矣的媽媽看到了希望,於是「數到三」這個絕技在家長羣裏悄然傳播。
但是,立竿見影就意味着好麼?
01
為什麼「數到三」,孩子就會慌亂服從?
也許我們該走進孩子的心裏,看看聽到這句話後,孩子內心真實的活動。
當家長説「我數到三」時,向孩子傳達了這些信息:
1. 你必須按照我説的做。
2. 數字3是底線,也是截止時間,到這個點你必須做。
3. 我數完3個數字你還沒做,就要接受懲罰。
對於孩子來説,ta們接收到的信息是這樣的:
1. 爸爸/媽媽的語氣很可怕,他們生氣了。
2. 如果不照做,他們一定會打我或罵我。
孩子為了不讓爸爸/媽媽不生氣,或者自己不接受懲罰,做出“聽話”的選擇。
但這樣做不僅治標不治本,還會產生很多不良影響。
首先,孩子並沒有真正明白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因此「數到三」也許可以暫時讓孩子聽話,卻避免不了孩子再犯。
其次,「數到三」會漸漸堵死孩子和父母溝通的路。
「數到三」是父母單方面命令孩子,孩子只能選擇接受或者反抗。
沒有雙向溝通,只有單向命令,家長沒有問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孩子也沒有機會去表達,長期如此,親子溝通會越來越困難。
所以,每用一次「數到三」,孩子和父母溝通的慾望就會減一分,和父母的心理距離也會遠一寸。
而且也許孩子剛開始迫於父母的權威顯得很聽話,但時間長了,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意識,不再害怕父母的威脅,「數到三」也就不再管用,孩子還可能變得叛逆不聽話。
最後,「數到三」帶給孩子的恐懼,會逐漸瓦解孩子的安全感。
父母每次“數到3”都是對孩子的一次威脅,孩子就會處在不安之中,時間長了,孩子會慢慢失去安全感。
當你在享受孩子聽話的當下,被迫執行的孩子內心可能已經陷入了不安的掙扎。
02
教育是一項非耗時間、耗精力不可的事情,立竿見影的教育,從來都是神話,孩子慌亂服從的樣子,背後多半埋藏着未知的隱患。
真正有效、有智慧的方法是走入孩子的內心、瞭解孩子的想法,然後找到解決方法。或許這樣沒辦法馬上讓孩子聽話,但卻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有益處。
比起「數到三」,下面這些方式更適合父母與孩子的溝通。
一、順着孩子,正面引導。
在綜藝《奇妙小森林》中,鄭爽和張新成遇到了“孩子不願意午睡”的問題,鄭爽採用了「數到三」的方法。
鄭爽對不願意午睡的小玖説:
“這是規矩,一定要。”
“你必須得睡覺,你哭也沒用,我對別人哭很不感興趣的。”
小玖仍舊不願意上樓睡覺,鄭爽對小玖倒數1、2、3,要求他從帳篷裏出來。
但效果並不好。
而張新成採取了和鄭爽完全不同的方法。
因為小玖喜歡警察,張新成對小玖説:“警察叔叔是不是長得特別高大,這樣他們有能力抓壞人。但是寶寶如果不睡覺就長不高,也就沒有力氣去抓壞人。你長得更高一點,會成為特別厲害的警察隊長,所以你現在要去休息。”
小玖乖乖走出帳篷去午睡了。
比起「數到三」,張新成順着孩子的想法,一步步引導的方式更能讓孩子意識到為什麼要去午睡,孩子內心也更容易接受午睡的建議。
其實,孩子聰明着呢,多點耐心解釋,孩子是能理解大人的意思。
當我們希望孩子做一件事的時候,最好順着孩子的想法,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才能讓孩子從內心真正的認可這件事,主動去做。
二、給孩子一個緩衝的時間。
孩子有的時候並不是在磨蹭,而是被眼前的事情吸引,沉浸其中。如果這時候家長要求孩子立即去做另一件事,孩子就會產生逆反。
放在大人身上也是一樣,回憶一下你正在忙,你媽過來催你吃飯,看你沒動靜直接扣上你的電腦時,你是什麼感受?
當孩子磨蹭的時候,不要馬上1、2、3逼孩子,給孩子設置一個過渡期,比如5分鐘、10分鐘,讓孩子有自己安排和心理緩衝的時間。如果孩子沒有遵守,也要讓他學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
漸漸的,孩子就會改掉磨蹭的毛病。
三、從小樹立“規則意識”。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懂得為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父母。
幫孩子樹立“規則意識”是一個長效的、治本的策略,孩子習慣了以規則意識要求自己的日常言行,自然就不需要爸媽用“威脅”的口吻來管教。
當然建立規則家長也要一起遵守言傳身教,同時建立獎懲機制,做得好就接受獎勵、做得不好就接受懲罰,這樣孩子會慢慢變得有規則。
教育道路有無數條,但通過暴力的「數到三」來解決問題,無疑是治標不治本的一條。
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理解孩子的想法,循序漸進的引導,才能養出懂事、有智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