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月4日,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在電台節目中,表示立陶宛政府以“台灣”之名設立代表處是一個錯誤後,廣大民眾對於立陶宛當局反覆橫跳的離奇行徑已經不再特別上心,畢竟實力和現實證明了誰在與主流背道而馳。
然而,台灣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卻似乎不打算放棄繼續炒作,更是無法割捨他們那拙劣的“金元外交”的粗劣套路。
瑙塞達
據台媒報道,1月11日,台當局的“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與立陶宛經濟部長阿爾莫奈特舉行視訊會談。龔明鑫表示,台當局已進行中東歐投資資金與配套融資機制規劃,為了促進永續合作,將提供10億美元的融資基金投資雙邊具有龐大合作潛力的產業與領域。
而這10個億,只要是願意到立陶宛投資或者和立陶宛有合資產業的台灣廠商,或者和台灣有合作關係的立陶宛廠商,均可以申請此項基金。
當然,龔明鑫不忘欲蓋彌彰,保持最後倔強地強調到,這是雙方基於互利、雙贏而投入的資源,不是援外資金。會後他甚至還進一步表示,如果不夠,還能“加碼”。
龔明鑫
另一方面,作為參考,1月5日的一個新聞發佈會上,“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負責人黃鈞耀,在立陶宛總統瑙塞達“認錯”後的第二天,馬上宣佈了向立陶宛加大投資的消息,直接砸下2億美金。
同時更表示要計劃成立一個特別工作組,旨在接收被大陸拒收的立陶宛商品。此外已經將120個被拒收的立陶宛集裝箱運往了台灣,並且承諾會盡可能的運送更多。
也就是説,在立陶宛這一塊,台灣不惜砸下12個億美金的高額資金,也要維護自己所謂的“國際地位”,只為滿足一些極端政客的個人野心,無視島內民眾的血汗錢,寧願拿來搞“金元外交”也不願意來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實在是可笑又荒唐。
對於這10個億,在1月1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彭博社記者也就這個問題向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提問。
而汪文斌態度很明確,表示堅持一箇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台灣當局試圖依靠“金錢外交”擴大“台獨”活動空間註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會以失敗告終。
事實上,立陶宛風波上,更多的是政客們的野心作祟,絲毫不考慮民眾的實際需求和態度。
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報道,一項自去年12月10日至18日進行的民調顯示,只有1%的受訪者認為立陶宛在對華政策上採取的價值觀導向“非常積極”,12%的受訪者認為“積極”,37%的人表示“消極”,21%的受訪者為“非常消極”,。也就是説,近乎6成的民眾都持否定態度。
同時調查結果還顯示,民眾對於外交政策的信任度僅為30%,有近一半,也就是47%的人表示不信任。
蘭茨貝爾吉斯
當然了,立陶宛的外長蘭茨貝爾吉斯辯解稱,該民調的問題設計措辭有誤。
只能説,懂得都懂。
部分信息參考來源:北京日報,南美僑報網
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