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德國學者認為:歐盟抹黑中國很傻很天真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綜合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家貝特霍爾德·庫恩在德國“中國平台”網站4月20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不能認為制裁將帶來改善歐中關係,從而創造對中國施加影響力的機會。全文摘編如下:

歐盟在自身聲譽受損且行動受限之際大肆抨擊中國。歐盟對中國實施出於政治動機的制裁有什麼意義和作用?很多分析認為,人們常常誤判制裁的效果。我們不能認為制裁將帶來改善歐中關係,從而創造對中國施加影響力的機會。

一些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在與中國打交道時表現出驚人的傲慢和天真。德國和歐洲外交政策的後果,尤其是實施制裁的後果,尚未得到充分預估和公開辯論。德國需要改變與中國打交道的範式,適當顧及中國在世界政治中的影響力,並發展明智而不是對抗的戰略,以便為歐洲贏得更多世界政治影響力創造可能性。

針對歐盟3月22日的制裁,中國給予歐洲和德國更嚴厲的回擊。除了幾位政治家之外,歐洲的科研機構也受到影響,其中包括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所。在中國工作多年的專家們知道,墨卡託中國研究所的分析受到對抗性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論點的影響。制裁對許多年輕學者造成嚴重打擊:這些人順利畢業後任職於墨卡託中國研究所並經常進行高質量分析,但就該研究所的反華立場而言,他們可能有些天真。如果不能進入中國,該研究所似乎前景堪憂。尤其年輕學者和商業專家可能會與該研究所的合作保持距離。

認為用制裁就可對付中國的想法似乎完全脱離了世界政治的框架條件。制裁已經導致中國加強外交攻勢。

中國將繼續在科技、經濟和政治上崛起。明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能超過60%。中國將繼續擴大在聯合國和二十國集團中的影響力。總體而言,我們可以把中國對多邊主義的承諾作為解決全球問題的開放觀點的起點。

中國在聯合國中的積極作用凸顯對加強全球治理的承諾。

中國在擴大全球影響力的道路上將受到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歐盟、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批評和強烈抵制。但與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雙邊對抗不太可能升級,也因為美國正在那裏失去影響力。如果歐盟繼續與中國對抗,它更有可能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並失去世界政治影響力。我強烈建議歐盟在可持續發展和碳中和方向上奉行堅定的經濟政策去打動中國,並藉此滿足自己的要求。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