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至21日,海南博鰲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上,多部門人士圍繞世界關注的RCEP、“一帶一路”倡議等熱點話題深入討論,“合作”成為此次年會的高頻詞。對於未來區域經濟合作與全球化發展,與會人士提出了哪些精彩觀點與期待?
RCEP將為亞洲及世界經濟復甦貢獻力量
2020年11月15日,RCEP正式簽署,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誕生了。
對於RCEP的簽署,博鰲亞洲論壇前秘書長、中國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認為,不管從發生的時機、地點,還是分量來看,RCEP的簽署對亞洲和全球經濟都有很大意義。
去年逆全球化潮流衝擊整個全球體制,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盛行,加之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極大衝擊和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龍永圖認為,在這樣一個困難時期,亞洲太平洋地區15個國家簽署RCEP,這無疑給整個亞洲和世界帶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全球化還是有希望的,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擋。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認為,RCEP誕生是世界經濟中心轉向亞太地區的自然結果,是亞洲地區經貿制度化的第一步。
眾所周知,RCEP的成員國在發展水平、自然資源稟賦、經濟結構等方面的差異非常大,這對RCEP未來的發展意味着什麼?在中國財政部關税司司長蔡強看來,RCEP的多元化是一種優勢。他認為,RCEP可以解決從融資到原材料,到加工生產到銷售的問題。這有利於將來RCEP區域產業升級與優化,不僅對RCEP地區,對整個世界經濟都是非常有利的。
RCEP什麼時候會生效?蔡強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上透露,中國已為RCEP正式生效做好準備,RCEP“就中國來説,可以説已是萬事俱備,只等簽署生效”。
“一帶一路”促進全球貿易穩定發展
除了推動RCEP儘早生效實施之外,“一帶一路”合作的深化也是與會人士十分關心的話題。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不少國家的經濟發展遭遇了困難,迫切需要增長動力。而在巴基斯坦前總理肖卡特·阿齊茲看來,“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經濟發展引擎。據統計,去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物貿易額是1.35萬億美元,與2019年相比上升了0.7%,並且,中國對沿線國家的投資達到了178億美元,同比上升了18%。疫情之下,“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總體平穩,好於預期。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認為,受疫情的影響,全球跨境投資都有一些下降,但是“一帶一路”投資合作穩中有進,彌足珍貴。
伴隨着“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入,歐亞大陸腹地逐漸走向經濟開放的台前。疫情期間,中歐班列貨運量逆勢上漲,成為穩定全球供應的“鋼鐵駝隊”。馬士基(中國)有限公司總裁、中國歐盟商會副會長彥辭表示:“在疫情期間,有一些貿易種類的貨運量下降,但一些種類的貨運量反而上升,特別是衞生防疫用品、個人防護、口罩等用品。總體來看,中歐班列對抗擊疫情不可或缺。”
對於未來“一帶一路”如何促進中歐之間的貿易流通,彥辭表示,中國在國內建造了非常好的基礎設施,同時也把物流費用和成本降了下來,中國在這些方面有很多好的經驗,能夠和歐洲國家分享。“原則上來説我們應該能夠有進一步發展,當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堅持多邊主義,營造開放包容的合作環境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暴發,使得疫情前已存在的大國競爭加劇、全球合作屢遇難題、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等問題隨着疫情發展變得更加顯著,但即使是在這樣一個困難時期,經濟全球化依然展現出新的韌性。
“RCEP是共識之上的多邊主義,這是共識的結果,而不是哪個國家強加的,是新類型的多邊主義。”鄭永年認為,應當多做一點世界和平共處這樣的多邊主義,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世界銀行有關報告認為,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有望幫助全球760萬人擺脱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脱中度貧困。共建“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是中國為人類走向共同繁榮作出的積極貢獻。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開放融通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深化開放,不僅有利於中國的發展,也有利於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説,開放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利用國內外資金、技術、原材料等資源,更好地運用國際市場來消化國內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有利於暢通經濟運行的血脈和經絡,開創發展繁榮的未來。
一直以來,中國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多邊主義,積極推動地區合作,與亞洲同進步,與世界共發展。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説,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