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要我拆”到“我要拆”

3天之內,搭建了20多年的399處(含40處店面)、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違建被基本拆除;1天時間,完成全面清場。居民從“要我拆”到“我要拆”轉變。這是南昌市青雲譜區京山街道麻紡小區綜合改造拆違交上的成績單。其秘訣何在?近日,記者來到麻紡小區,探訪這裏獨特的“為民配方”。

麻紡小區是一個單位改制的開放式老舊小區,樓房多建於上世紀70年代,共有居民1440户,其中326户低樓層住户在屋外違章搭建了廚房、衞生間等。近年來,青雲譜區在全區範圍內啓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着力提升居民居住環境,增強居民幸福感,麻紡小區被納入今年的綜合改造範圍。因此,拆違建成為麻紡小區舊改的必選項。

擺在工作組面前的第一道難題是——按現有政策,小區這些違建沒有補償依據,這是一次零補償的拆違。

“我們不能把自己放在老百姓的對立面,要把老百姓當成自己的親人,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京山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加慶説,街道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社區黨支部三級體系,組織社區6個黨支部與6個宣講組結成對子,通過上門入户與微信羣線上線下相結合、召開座談會等多種方式宣講政策,收集羣眾合理訴求,積極對接有關部門和設計公司完善改造方案。

“剛開始我們肯定是不同意的,畢竟這麼多年早就習慣了。而且我家只有57平方米,搭出來的這一間有25平方米。但是宣講組認真耐心的工作態度打動了我,這畢竟是違章搭建,不能因為一己私利影響小區環境改造。”居民朱麗紅説。在麻紡小區,像朱麗紅這樣對拆違從牴觸抗拒到欣然接受的居民還有很多。居民劉大媽拉着記者的手來到一處空地前,高興地説:“這是我家拆掉的違建,以後這一片會建成一個兒童遊樂區,小區的孩子就有寬敞的地方玩耍了,我覺得這樣的改造方案很好。”

如何安全拆違,儘量減少施工對居民正常生活秩序的影響,是另一道難題。對此,拆違工作採取逐棟推進、及時善後的方式有序進行,同時,組織有關單位“一對一”想羣眾所想,急羣眾所急,用最快的速度修復拆除的牆和門窗,給受影響的居民送水送飯,合理設計清運路線並安排專人維持秩序……“我家廚房重新改造了8天,這期間每天都是社區工作人員給我們一家人送餐,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我們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居民章華文深有感觸地説。

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確保拆違改造結果羣眾滿意,是麻紡小區“為民配方”的精華。在拆違的基礎上,青雲譜區投入4000餘萬元對麻紡小區進行雨污分流、路面攤鋪瀝青、弱電下地、增設停車位、改善交通內循環、增加綠化面積、改善消防設施等全方位改造升級,並增設休閒娛樂廣場、兒童遊樂區、慢步道、非機動車停放點等便民設施,免費對原來存在於違建範圍內的水電氣進行改造,讓居民在春節前住上環境乾淨整潔、基礎設施完備、服務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小區。(宋思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9 字。

轉載請註明: 從“要我拆”到“我要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