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繪民生底色,托起幸福生活|長城評論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郭雪營

“十四五”規劃建議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回應人民羣眾訴求和期盼,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的新舉措,讓我們對未來有了更多新期待。

深繪民生底色,托起幸福生活|長城評論

新舉措回應新期待,託舉幸福新生活。這些新舉措實打實,能夠讓人們更真切地感受到“十四五”規劃建議“沾着泥土、帶着露珠、冒着熱氣”。比如,網民“雲帆”建議的“互助性養老”模式就被正式寫入文件,“基層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直通中南海”。這也説明,規劃建議形成的過程,也是問民需、集民智、聚民力的過程。“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這些走心的舉措,必將贏得更多支持,畫好更大“同心圓”,確保更強實效性。

“十四五”規劃藍圖,不僅有站位高遠的“大手筆”,也有枝葉關情的“工筆畫”。12個方面重大任務中,“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這部分內容,篇幅大、筆墨多、情懷濃。收入、就業、教育、社保、健康、養老、治理等與民生福祉息息相關的內容,都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務、新部署和新舉措。這些內容,不是“關起門悟出來的”,也不是“從書本上抄下來的”,而是從羣眾充滿煙火氣的生活中觀察到的,是從羣眾一張張笑臉上讀出來的,所以藴含着拳拳情懷,傳遞着陣陣暖意。

深繪民生底色,托起幸福生活|長城評論

展望“十四五”規劃,民生底色必將越來越濃。從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到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再到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一系列表述的改變,反映出更高的起點、更高的層次、更高的目標。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正在從關注“有沒有”,向聚焦“好不好”“優不優”轉變。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動態變化的,所以政策措施也要及時跟進,這樣才能實現“同頻共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錘鍊“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的政治智慧;繼續涵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愛情懷;繼續強化“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的行動自覺,一年接着一年幹,一件接着一件辦,出實招、下實功、謀實效,就一定能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億萬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來源:長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9 字。

轉載請註明: 深繪民生底色,托起幸福生活|長城評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