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這幾個時間點批評孩子,他們的內心早已傷痕累累

不要在這幾個時間點批評孩子,他們的內心早已傷痕累累

文:魚爸

1

有了孩子後,你有沒有做過這樣的事?

當孩子有時覺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時。

興奮地跟你分享,言語間透着驕傲。

你生怕孩子變得太驕傲,所以經常會説,“這沒什麼的呀,別的孩子也能做到。”

我想,這時孩子的熱情之火會被澆滅一大半。

如果是在家裏,這樣“打擊”一下孩子。

可能孩子還不會覺得有什麼,只是一時失落,情緒低迷一下。

倘若是當着大家的面呢?

有一位媽媽曾分享過一個故事。

説自己的兒子記憶力很好,讀過的故事,幾乎都能背誦出來。

孩子也經常跟其他的朋友炫自己的本領。

有一回帶孩子去參加家庭聚會。

大家一直聽聞他講故事很厲害,就讓他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沒想到他一上去就忘乎所以了。

講完故事後,跟其他人説自己讀過多少書了,能背誦多少故事。

媽媽看不下去,怕他太驕傲。

當時就説:“不要驕傲啊,你弟弟妹妹是還小,長大了説不定比你還厲害。”

兒子一聽這樣説,臉上瞬間沒有了笑容。

“呦!還只能聽好話,媽媽這樣説你就不高興了,那怎麼得了啊。”

她繼續説了這話。

這時兒子滿臉通紅,跑開了。

她説當時沒有覺得自己的話有問題,父母提醒孩子不要驕傲,要謙虛。

而且讓他受點兒打擊,不是挺正常的嗎。

難道不對?

可是那次之後,兒子就不喜歡再在眾人面前講故事了。

她才知道,那次可能傷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了,只是自己沒有注意到。

其實我們很多的父母,都喜歡做這件事。

還打着為孩子好的名義。

不要在這幾個時間點批評孩子,他們的內心早已傷痕累累

2

其實,想想我們自己的感受就知道該如何做了。

在公眾場合,你肯定也希望別人能顧及自己的感受。

不想被大聲地指責,而希望有爭議私下裏解決溝通。

可是到孩子這裏,為什麼就忘了呢?

有人説,教育小孩子嘛,這是小事,説幾句還不行啊,玻璃心啊!

其實看似小事,卻關乎孩子的尊嚴。

父母覺得是為了孩子好。

可是你卻忘記了場合,也忘記了用什麼樣的語氣。

有時為了讓大家看到你是認真負責的父母,不會慣着孩子。

所以會對犯錯的孩子打罵,還要當着眾人的面,告訴大家,我沒有偏袒啊。

可是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他們的心靈已經颳起了什麼樣的黑色風暴?

蘇霍姆林斯基説:“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裏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再小的孩子,他們也是一個獨立個體,有自己的尊嚴。

這也是父母需要給予、維護的。

倘若父母一次次推毀孩子小小的自尊。

那他們的內心會破敗不堪。

有一位古人曾説:“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

第一條就是“對眾不責”,即不要在眾人面前責備孩子。

這就是對孩子尊嚴的維護。

如果孩子犯了錯,需要你教育引導。

那可以當時當地温和提醒,然後回家再教育。

在家裏,或者在無人的地方,可以跟孩子好好談談他的行為。

讓他自己去反省自己的行為。

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不要在這幾個時間點批評孩子,他們的內心早已傷痕累累

3

還有兩個時間點,也是大人最喜歡對孩子動嘴批評的。

一個是吃飯的時候。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本應該是最美好的時刻。

吃着可口的食物,分享一天中彼此的經歷。

可是,很多爸媽就喜歡利用這個機會來教育批評孩子。

特別是平時忙於工作,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孩子的父母。

這個時候就開始找孩子的問題。

發現孩子夾菜不對,就開始説。

然後就説到其他地方,比如你在學校的表現。

或者做作業拖拉。

種種問題都牽扯了出來。

有時説的孩子滿肚子的怨氣。

一邊吃着飯,一邊聽你批評。

你覺得孩子還會有好胃口嗎?

為何不在飯後的時間談問題呢?

如果總是在飯桌上被父母數落。

長期這樣,孩子甚至會變得不敢坐桌子上吃飯。

長大後,跟其他人一起吃飯,也總是會不敢夾菜。

生怕有人對自己不滿。

還有一個時間是睡前。

就好像到了一天算總賬的時候了。

把孩子一天內犯過的錯扒拉出來。

而睡前,孩子的情緒本來就變得很敏感。

你平素常用的語氣,在這時也許就變重了。

你都搞不懂為什麼隨便説一句就哭哭哭。

而且睡着後,還會説夢話。

甚至有的孩子在夢裏還會哭醒過來。

如果想孩子有有個美美的覺。

那就在睡前給他講個故事,温和地道一聲晚安。

而不是指責批評。

不要在這幾個時間點批評孩子,他們的內心早已傷痕累累

4

在孩子犯錯時,千萬別急着批評。

相比你的“貶低式否定教育”,正面的管教效果會更好。

當孩子犯了錯,手足無措,他們需要的是安慰和引導。

有一次在飯店裏吃飯,鄰桌一個3歲左右的孩子因為太興奮,不小心把桌沿邊的一個水壺碰倒了。

裏面的水撒了一地,還把路過的服務生衣服弄濕了。

這時孩子有點懵,看着對面的媽媽。

媽媽趕緊跟孩子説,你是不是應該跟叔叔説句對不起啊!

然後她也跟服務生説了聲抱歉。

當服務生過來打掃時,媽媽也説幫忙,但是熱情的服務生婉拒了。

“你下次要小心點哦!不能用手在桌子上這樣揮動,很危險的。”

這時孩子才鬆了一口氣。

其實犯錯的時候,孩子們都會很緊張。

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造成了多大的損害。

在這種情形下,孩子也會變得敏感,變現的很聽話。

但是有些情況下,父母覺得孩子讓自己感到難堪了。

覺得孩子惹了麻煩。

脾氣一下子上來了,先兇巴巴批評孩子一通。

為什麼不能好好跟孩子説話呢?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批評他們。

嚇得孩子瑟瑟發抖,就是有效管教麼?

你以為孩子不停點頭就是明白了,其實他們只是被嚇到了而已。

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説説,效果會更好。

讓他們放下緊張的心情,然後再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才好。

我們要強化孩子正面的行為,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優秀的,值得愛的。

小小的尊嚴是得到呵護的,自己的行為會有人引導。

而不是將孩子的過錯無限地放大,常常唸叨。

那樣,真的會將孩子越推越遠,最後真變成那個你常數落他的樣子。

教育家約翰·洛克説:“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父母當眾宣佈他們的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的名譽受到了打擊,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就會淡薄。”

如此看來,如何“正確”地批評孩子,是值得我們每位父母思考的一門大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88 字。

轉載請註明: 不要在這幾個時間點批評孩子,他們的內心早已傷痕累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