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是冷戰下的產物,在共同的敵人——蘇聯面前,大西洋兩岸的諸國形成了一個超越傳統的共同防禦框架,北約不僅是各國利益的集團,也是某種價值觀下的共同體。在蘇聯解體之後,北約卻沒有隨之解散,反而還在繼續擴大,這是為什麼呢?北約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美國著名外交家基辛格在他的書《美國的全球戰略》中指出,北約繼續存在的意義至少還有3點。
第一,防止一個“新的俄羅斯帝國”的出現,換言之,它存在是為了防止有一個國家再度稱霸歐洲。儘管蘇聯已經解體,歐洲和美國這對昔日的盟友越來越對共同的敵人沒有了共識,但是,地緣政治的因素依舊存在,由於歷史、政治等原因,歐洲這片大陸還是缺乏安全感的。
第二,歐洲各國需要美國介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基辛格認為,如果沒有美國的介入,歐洲的地位將大大降低,他們不過是亞歐大陸上的一個半島,不僅成員之間存在着各種難以調和的分歧,而且他們還身處在複雜的環境中,很容易會被周邊各種激進的浪潮裹挾進去。
第三,防止德國和俄羅斯再度修好,制衡歐洲。早在俾斯麥時期,德國人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他們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就是和則雙贏,鬥則俱傷。自兩德統一、蘇聯解體之後,歐洲的局勢重新洗牌,德國已經不滿足與繼續在歐洲內部扮演那個從屬的小媳婦角色,它一次次地受到傳統外交模式的誘惑,試圖去和日漸復甦的俄羅斯重新建立特殊的外交關係。基辛格認為,美國可以在這方面約束德國,進而讓歐洲保持一種均勢的局面。
對於美國在北約中充當盟主這件事,英國人是欣然同意的,因為對於他們來説,歐洲大陸上一旦出現一個霸主將對他們的獨立構成最大的威脅,在過去400多年裏,他們一直在全力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如此。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大洋彼岸的美國都在關鍵時候對他們伸出了援手,他們自此就建立了特殊關係。英國人樂於看到美國在歐洲發揮作用。
最不願看到美國在歐洲指手畫腳的國家是法國,在戴高樂以來,法國人就一直和美國人唱對台戲,追求獨立自主,這幾乎是法國的既定政策。法國極力推動歐洲一體化,以此來抗衡美國,但是它們又知道自己需要美國作為它安全的最後保障,所以他們的這種行為有點像走鋼絲,需要手段剛剛好。基辛格寫道:鑑於目前的局勢,法國的這種遊戲也並未出格,美國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倘若美國的反擊的話——美國遲早會反擊,美國和歐盟的關係,包括歐盟內部的關係都會非常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