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一張神奇的卡片

對於別人而言,“一卡通”只是一張普通的銀行卡,對我來説,卻是那未曾褪色的青春。

十日談|一張神奇的卡片

招商銀行上海分行路演宣傳一卡通

  26年前,我不顧爸媽的反對,從一家國有銀行跳槽到進駐上海不足4年的招商銀行,在徐家彙支行工作。那時候,作為首家入滬的異地股份制商業銀行,我們當時剛在上海站穩腳跟,知名度不高,零售業務只能算是蹣跚起步,市民開銀行卡,大多還是選擇國有銀行。

  就是這時,一張神奇的卡片出現了。它就是我們招行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借記卡——一卡通。你也許會説,不就是一張普通的銀行卡嗎?神奇在哪裏呢?

  當時,“現鈔+存摺”是老百姓最主流的支付方式,隨着政策開放和科技發展,“刷卡支付”才逐漸被國人接受。為解決長期以來儲户攜帶多本存摺不方便且缺乏安全保密性的難題,招行在業內首推“存款憑證卡”,也就是“一卡通”,將客户號這個先進的概念引入了中國市場,一舉取代了傳統的存摺,掀起了中國儲蓄服務方式的一場革命。

  但是,人們一開始對此並不太能接受。“存摺上數字清清楚楚,看着放心,卡里到底有錢沒錢,我哪能曉得!”這是我面臨的最多的詰問。再加上我們網點少,“一卡通”本身的功能也有限,推廣特別困難。所以剛進去不久,我就跟着師傅挨家挨户“掃樓”“練攤”。一次次被拒絕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想要推廣一個新生事物有多麼不容易。

  不過,我當時的領導最喜歡説:“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每週上街宣傳一次,每兩週舉行一次大型宣傳抽獎活動。1998年,還開展了以“穿州過省、一卡通行”為主題的服務推廣活動,所有同事不分崗位齊上陣,擺攤開卡,風雨無阻。招行一卡通的巨型車身廣告也隨處可見,連我們單位的幾部中巴車也印滿了,滿大街跑。我媽説,你們這個樣子,哪像在銀行裏做事的樣子,跟人家搞推銷的有啥區別!

  我們把“攤頭”擺進了地鐵站,“地下開卡”的新潮流就是我們引領的;我們把在滬高校作為主要宣傳陣地,每天開不到100張卡不收攤;回到單位,我們每人還要領50張信封帶回家,逐一填寫地址給客户寄信,介紹卡片功能,提醒客户儘快激活使用;加入銀聯後,滬上很多商店不認識“一卡通”,我們就兩人一組,到最繁華的商業街向每位收銀員一一介紹“能為我們招行的卡測試一下網絡嗎?”……

  而奇蹟,也在光陰不知不覺的流逝中誕生了:招行從最開始的無人問津,發展成為現在的業內翹楚。其實,哪有什麼從天而降的奇蹟呢?不過是激情燃燒的歲月沉澱下來的寶貴財富而已。相逢是緣,相守為幸。也許,對於別人而言,眼前的“一卡通”就是一張普通的銀行卡,於我,卻是與招商銀行相知相伴始終未曾褪色的青春啊。(趙曉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73 字。

轉載請註明: 十日談|一張神奇的卡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