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羣眾的貼心人

做羣眾的貼心人

《人民日報》2022年9月22日第18版頁面截圖

“家裏核桃賣得怎麼樣?有什麼困難嗎?”在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六圩鎮板壩村,全國政協委員、河池市商務局局長歐彥伶日前正在村民家中走訪調研。“今年上半年我在板壩村調研時發現,因為交通不便,許多村民擔心核桃成熟後不能及時賣出,為此我引導他們運用‘直播+短視頻’方式銷售,這次也算是回訪。”歐彥伶對記者説。

聽到鄉親們反饋銷售情況不錯,歐彥伶懸着的心放了下來。板壩村是河池市的一個縮影。河池地處廣西西北、雲貴高原南麓,是喀斯特地貌典型城市,交通不便。不少地方的特色農產品產業漸漸壯大,卻面臨着運不出去、賣不上價的困境。

歐彥伶認為,要想讓農户增收,需要提升農副產品流通性,打通農副產品上行的“最後一公里”。歐彥伶正在研究提案,準備建議吸引一批電商銷售企業來農村落户,培育一批新農人,引導他們運用“直播+短視頻”的方式宣傳推廣特色產品。

在今年全國兩會的“委員通道”上,歐彥伶關於推動欠發達少數民族地區產業振興的建議就引起了關注。時任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副縣長的她滿懷深情地講述了仫佬山鄉如何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民族風情,走出一條產業強、百姓富、生態美的振興之路。

“有一次我在棉花村調研,發現村裏山青水碧、空氣清新,特色民居鱗次櫛比,但村民生活水平卻不高,主要是沒有產業,缺乏收入來源。”歐彥伶説,“羅城生態環境良好,自然風光秀美,發展旅遊業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但同時面臨着基礎設施落後、資金投入不足等困境。當時我就在想,是不是還有很多地方守着‘寶山’卻不能改善生活,這太可惜了。”

“政協委員要做羣眾的貼心人,務實解決問題。”歐彥伶與其他市縣交流後,發現少數民族地區擁有良好的生態文化資源卻無法有效開發的局面普遍存在,於是遞交了打造少數民族精品旅遊圈和加強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的提案,建議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資金支持力度,重點向項目投資傾斜,免除或調減地方配套資金比例。同時,推動少數民族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通過節慶活動、民族表演等形式提升互動性和參與性。提案最後獲得了通過。在歐彥伶的推動下,廣西文旅廳推出了民族精品旅遊線路。羅城已建成3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當地村民不僅能在景區工作,發展民宿與餐飲業,還能享受村集體經濟分紅。

除了促進第三產業發展,歐彥伶也積極探索第二產業的發展路徑。經過多次走訪調查,歐彥伶提交了加大對貧困地區產業扶持力度的提案,建議出台差異化的政策,在物流、税收等方面給予優惠補貼,減少交易成本。同時,在項目審批環節給予企業更多支持,引進龍頭企業,建立標準化的生產基地,並加強區域公共品牌建設。

《人民日報》(2022年9月22日第18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0 字。

轉載請註明: 做羣眾的貼心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