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崇明花博園區P1、P2停車場的崇明臨時隔離用房項目現場,這是上海建工集團在近一個月中,參與建造的第56個應急隔離設施項目,也是上海建工副總裁蔡國強作為總指揮或常務副總指揮,參與指揮的第五個方艙醫院/臨時隔離點。
蔡國強指揮建設的第一家方艙醫院,在閔行體育館,也是上海建工較早參建的一批方艙醫院。在那裏,他與900多名技術人員和一線工人不分晝夜連續奮戰72小時,將閔行體育館改造成了一個能夠容納800個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且具有污水處理和空氣淨化功能的集中隔離管理場所。
“閔行項目是老建築改造成方艙,而且體育場四面透風,要按照傳染病房的要求去做,難度非常大,工期也比較緊,只有三天時間,對項目的所有建設者來説,幾乎沒有睡覺的時間,”參與閔行方艙醫院建設的上海建工五建集團總裁張勇回憶,蔡總作為項目總指揮,基本也是工人幹到什麼時候,他就陪到什麼時候,“有兩天下大暴雨,他也是披着雨衣在室外陪工人們一起,快60歲的人了,我們都不忍心,當然這對我們一線也是非常大的鼓舞。”
這樣的情況並不是特例。新國際博覽中心的方艙醫院是當時上海最大的方艙醫院建設項目,現場24小時不停工,工人兩班倒,交班後就地鋪板可以睡覺。“但是包括蔡總在內的指揮部的管理人員沒有辦法排班,所有人都是隨時待命,時刻準備解決現場的各類問題,所以只好找間隙蜷縮在車裏休息一下。”上海建工集團副總工程師王美華回憶,經常看到蔡國強半夜兩三點還在巡館,3月底的上海氣温不高,沒有被子蓋就裹着衣服眯一會,每天可以睡覺的時間不超過2個小時。
在新國際博覽中心這樣的工作節奏奮戰了184小時後,蔡國強又轉戰金山方艙醫院項目,此時的他已喉嚨沙啞,靠噴霧藥物維持才能説得出話。而即便有過新國際博覽中心現場一件衣服穿了10天的艱辛,到達金山現場後,還是讓他感到了困難。
管理人員只能在車裏、在大巴上和衣而睡,這點與新國際博覽中心差別不大,但金山方艙醫院所在的廠房,水電不足、牆體老舊斑駁、垃圾雜物堆積,相較於閔行體育館、新國際博覽中心等大型體育展會設施而言,整體施工基礎較差、施工難度更大,建設者們4月8日進場時根本來不及整頓,也顧不上精細規劃,只能邊清場邊施工,最終在當晚搶出了工作面。
有了此前在閔行和新國際博覽中心的經驗,蔡國強在剛入場時就對金山項目的一些關鍵節點心中有數。
“比如安裝進水系統,方艙醫院需要使用不鏽鋼大噸位的水箱,蔡總一進場就特別關注這一塊的施工,”上海建工生產經營部總經理何傑回憶,按照原來的計劃,相關設備材料是由外部的供應商提供和安裝,但由於處於上海封控的特殊時期,供貨廠商的勞動力資源無法滿足項目現場的要求,蔡總在第一時間抽調了上海建工安裝集團旗下的壓力容器廠支援,當天就準備好了相關設備材料,運輸車輛和設備焊工進場,按時完成了不鏽鋼水箱的安裝工作。
“隨着建設項目的不斷增多,現場施工人手進場經常出現緊缺,在協調全集團甚至上海市外的增援部隊資源方面,蔡總作為指揮部成員一直在溝通,在一些技術環節和節點的把握上,更是起到了關鍵作用。”上海建工安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震説。
黃震參與了新國際博覽中心和金山方艙醫院的建設,在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安裝污水廢水排放系統這一環節,就曾遇到過比較大的麻煩。
“原本的設計方案在項目開工後發現有部分不適應的地方,需要對污水廢水排放系統的設計方案進行優化,蔡總在現場親自參與指導了優化工作,花了十幾個小時把系統做了調整,最終滿足了工程的需要,”黃震回憶。
包括黃震在內的參與上述幾個方艙建設項目的多位管理人員,都對蔡國強在項目管理中顯現出的專業性印象深刻,包括對各方面可能遇到的難點預判把握準確,一進場就能梳理出來,尤其是對方艙建設中幾個重要進度節點的把握更是非常清晰,在水系統、泵房、緩衝區、終端等施工關鍵點,總能看到蔡國強在現場走來走去,不斷督促檢查的身影,詢問時間是否來得及,調試有沒有問題。
張勇還告訴記者,儘管每一個方艙建設項目都是時間緊、任務重,但蔡國強一直把工程質量提到非常高的高度。“蔡總常説,這裏之後要住進來的人本來心情就不好,如果工程質量水準再有問題,是沒有時間再給你整改的,所以他巡場時對每一道工序都會認真看一遍,甚至在驗收前看到分隔板的邊角比較鋒利,他都會要求買些角套以免劃傷入住人。”
文:陳碩宜
編輯:陳雲峯
責任編輯:王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