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肥宅
這段時間有條關於“父母應不應該正確建立孩子的金錢觀”的消息在網上傳播。
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寶,家境條件的好壞程度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扭曲”。
當然,這裏所説的“扭曲”自然不是精神上的,而是對金錢的消耗方面。孩子的成長環境關乎到以後的生活,家庭經濟情況富裕、中等、偏下等等。
每一種家庭教導的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往往家庭情況在偏下的條件下,教導出來的孩子會比較憨厚、老實。
這種孩子對金錢有規劃型消費,孩子對家庭情況的瞭解會比較真實,父母不用太多言語,孩子就知道家裏的情況。
都説“錢”是俗物,每個家庭都會為了錢發愁,孩子們的思想停留在問父母要錢就給的情況下。
父母辛苦勞作一輩子,用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間去各地掙錢,父母會覺得虧欠孩子,在金錢上給予最大的幫助。
學校生活本就枯燥,只要有人提起去玩學生們就會跟隨,畢竟父母在金錢方面沒有過多的限制,長時間的聚集玩耍,會對金錢沒有數量的觀念。
習慣會跟隨成長慢慢長大,父母的教導方式大多都是從側面來提醒,孩子的思想早就已經形成,在補救也沒有辦法。
在家庭富裕的條件下生存,從小就對金錢沒有限制是不行的。
父母給孩子們安排各種補導班,是希望孩子們能夠成才,金錢上也是給予最寬容的方式。
從小就要告訴孩子們家裏情況不是很好,能夠把你撫養成人就是最大的能力,或者放長假讓孩子們體驗一下打工的滋味,生活不就是在考驗中才過得多姿多彩。
多去感受掙錢的不容易,才會在花錢的節奏上收斂,父母更應該以身作則,每一件事情都要歸置得明明白白。
要用實際行動上告訴孩子,哪些應該購買;哪些應該講價,不需要的東西就不要購買在家裏,不用就浪費,擺在家裏還沒地方。
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在“金錢”上度過,喝的奶粉、每件穿的衣服,從幼兒園到進入社會前,父母支付了成長過程中的所有“金錢”。
孩子們小的時候對管理錢財不是很懂,父母就要給孩子們講一些大道理,並且讓孩子們主動去管理身上的金錢。
從小培養才能永遠記住,習慣大於一切。
父母多去看一些事例,讓孩子也去了解一些生活的方方面面,到一定年齡就要讓孩子親自去嘗試打工人的辛苦。
習慣為什麼會被永遠記得?
小時候就開始接觸某一件事情,長時間還在繼續沒有放棄,這種情況下會在腦海留下深刻的反應,長大後,會不由自主的做着同樣的事情。
比如看紅綠燈過馬路,小時候父母陪伴在身邊,過馬路的時候都會讓你等待,即使忘記也會被父母提醒,以後過馬路都會看到綠燈再走,這種情況是潛意識在作祟。
習慣真的很重要,當然要保留良好的習慣才能讓以後的生活更加舒服,父母培養孩子的金錢觀也應該如此。
“錢”本就來之不易,在孩子潛意識裏面放置指令,往後成長過程中不會被金錢所影響。
父母的教導都是建立在對孩子良好的成長之上,每個家庭的父母做事情都不會觸碰到孩子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