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防護林被毀 中央釋放明確信號:新賬舊賬一起算
3月19日,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調查組公佈了關於甘肅省敦煌陽關林場防護林被毀有關問題的調查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由於多種經營、毀林開墾等原因,與1990年相比,30年來西南片區喬木林地減少了3850.59畝,灌木林地增加了518.93畝,葡萄園等園地增加了3547.5畝。
這次由中央調查組出具的“體檢報告”,翔實而全面,不僅坐實了陽關林場“防護林面積減少,葡萄園面積增加”“存在毀林開墾、無證採伐”等問題,還呈現了一些不為人知的問題。比如,敦煌市林業局、財政局曾違規挪用國家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等。
顯然,無論毀林開墾還是無證採伐,無論防護林面積減少還是葡萄園面積增加,問題不可謂不多,也不可謂不嚴重。此前,甘肅有關部門通報稱,陽關綠洲現狀穩定,沒有出現明顯退化沙化現象,不存在威脅敦煌生態環境情況。而中央調查組則明確指出,“防護林質量下降”“喬木林數量減少,導致防護林防風功能減弱”,所傳遞的信號再清晰不過,敦煌陽關林場防護林被毀,後果嚴重,不容小覷。
這次集體“會診”,不只是為了查清陽關林場都有哪些問題,指明問題出在哪裏,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弄清楚導致問題出現的癥結所在,並有針對性地解決。
陽關林場存在的諸多問題,由來已久。究其因,既有歷史上林場改革發展中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困難,也與當地相關部門履職缺位、監管不力等有關。比如,重經營輕保護;再比如,對林草工作重視不夠,水資源配置不合理。中央調查組直言,“(陽關林場)內部管理十分混亂”。一語中的,既是精準“點穴”,直擊相關部門軟肋,也揭曝了陽關林場防護林被毀的深層次原因。
有問題不可怕,怕的是缺乏直面問題的勇氣,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甘肅省已確定整改方案,由酒泉市及敦煌市具體負責落實,自然資源部和國家林草局負責監督整改。這是對公眾的交代,也是對輿論監督的正視,更是落實中央精神的必要之舉。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頂層,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根基。”多年來,國家着力推進國土綠化,加強重點林業工程建設,並要求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等。陽關林場防護林凝結着數代人心血,承擔着重大使命,一旦不傾力保護,勢必影響敦煌的整個生態環境,可能導致“綠退沙進、沙漠逼人”的場景重現。故此,絕不能麻痹大意,一定避免出現“西出陽關不見林”的生態災難。
生態興則文明興,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應成為全民共識。同時,為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還應構築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依法依規查處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依法依規問責失職瀆職行為。一言以蔽之,誰膽敢破壞環境,就找誰算“賬”,新賬舊賬一起算。(文丨餘安康)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