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孫凱迪
著名作家林清玄曾言:“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世間萬物往往都取決於我們的一念之間。
正所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一念想開,天地皆寬。
在生命這程旅途上,釋懷,不僅是放過他人,更是解脱自己。
《了凡四訓》中説道:“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過往的事,時至今日當做沒有發生;之後的事,都可以像今天一樣重新來過。
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不要沉湎於過去,活在當下才是人生最好的活法。
在古時候,有個書生進京趕考,卻遭人暗算導致落榜,此時,青梅竹馬的戀人也離他而去。
書生從此一蹶不振,每日鬱鬱寡歡,以酒度日。
一日,他碰見一位高僧,便請教如何解脱,高僧不曾多言,只讓他跟着自己三天即可。
三天內,高僧只讓書生飲水,不允許他吃飯,每天讓他餵馬、砍柴,晚上就讓他睡馬廄。
三天過後,書生崩潰大哭,後悔為何要自尋苦吃。
高僧説道:“從前的你何曾不是如此,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自尋苦吃。”
《論語》説:“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過去的事情就無需花費精力糾纏,與其糾結萬分,不如早點放手。
學會放下,解脱自己的內心,與過往握手言和,才是人生智者。
古語云:“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再幸福的人生也會有缺憾,再美滿的人生也會有不足,人生,不僅要學會承受,更要學會釋懷。
承受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釋懷則讓我們無敵。
小和尚在挑水的路上被蛇咬了一口,回來拿着棍子嚷嚷着就要去打蛇,禪師見狀立馬阻攔下。
問道:“此刻還疼嗎?”小和尚説:“不疼,就是恨它!”
禪師説道:“因恨結仇,冤冤相報何時了,應當學會放下心中的仇恨。”
小和尚無奈的説道:“我又不是聖人,做不到心中無恨!”
禪師説:“聖人不是心中無恨,而是善於化解仇恨。”
小和尚聽完陷入沉思......
不久後,在這條經常挑水的路上修建了一條高於地面的石板路,再也沒有發生過蛇傷人的事件。
多年後,小和尚成為當地一代著名禪師,為眾人開度解惑。
《道德經》中有句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自古禍福相依,壞事有可能變成好事,好事也有可能變成壞事。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無需擔憂,邁不過的坎,轉身便是,錯過的人,放手即可。
請相信一切自有安排,錯過的終會在下個路口重逢,失去的會已另一種方式回來。
願你學會釋懷,遇事不亂於心,不困於情,往後餘生,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孫凱迪
滄州師範學員播音班學生
■編輯:董潔
■責編:王書軍
■監製:李建輝
■
【來源:河北工人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