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汽車在國內的高速普及,汽車品質、檔次,消費觀念,以及對於車的理解和了解也是水漲船高。然而,多年以來,一些“本土特色”的購車觀念、認識誤區也依然是根深蒂固,影響着很多人的買車決策,簡單總結出5條,歡迎對號入座。
第1,面子是硬道理,打腫臉也要充胖子。
國人愛面子,幾千年一慣如此。尤其對於作為家庭最貴財產,而且整天拋頭露臉的汽車,面子重於一切。以至於很多國人買車和選車,別人怎麼看,成為壓倒一切的首要因素。預算有限?品牌放第一位。寧可全家五口擠着豪華小車,也不要舒坦的普通大車;寧可啥都沒有的丐版奔馳寶馬奧迪,也不要配置武裝到牙齒的豐田福特大眾。更有甚至,為了買台有面子的車,不惜高額貸款,成為沉重的生活負擔。
説到底,你這是在為“別人”買車,而不是自己。其實車本質上,還是為了讓你的生活更方便、更快捷、更舒適、更豐富。花了那麼多錢買一台車,別人幾道羨慕的眼光,幾句稱讚的話,其實就是過眼過耳的浮雲,自己每天的體驗更好,自己更享受才最實在最重要的,不是嗎?
第2,車越大越好,車大才夠氣派夠檔次
咱們中國人,論體型算不上高大壯碩哈,不過對汽車尺寸大小和空間的要求,卻是全球最極端的。所以很多海外車型一到中國就清一色的加長,而本土的品牌和車型呢,更是大無止境。十幾萬的C級大轎車和全尺寸SUV,誇張吧。為什麼要追求更長更大?無非兩種心態,一種仍然是面子工程,覺得大車有氣場有存在感,也就有面子;另一種是佔便宜心態,感覺花一樣的錢,車越大越划算。車大當然有好處,比如空間和實用化,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加速慢、操控笨、風阻大、油耗高、無論開還是停都更麻煩。所以從理性務實角度,夠用適用就行了。
第3,寧要鳳尾,不要雞頭,車款比配置更受重視
在中國車市,低配版的車總是最好賣。尤其豪華品牌,你在路邊仔細看一下,無論寶馬3、奔馳E,還是 奧迪Q5、Q7,入門版最多。 雖然不少老司機和鍵盤車神愛推薦最低配的齋版丐版,但我一直很反對,第一,浪費了這台車的潛力;第二,要什麼沒什麼,自己用着不舒服;第三,車要開很多年,現在省掉的錢,就可能變成你心裏的刺,不出兩年多半後悔,但除非你咬牙再換車,不然只能幹鬱悶。其實這麼多人買低配,糾其原因無非有二,要麼是錢少又想顯擺,要麼是對車瞭解不夠,被什麼“20萬內開雅閣,30萬元寶馬3”的宣傳軟文誤導,相信我,都是寶馬3,30萬的入門320和40萬的全配330無論開起來還是坐起來真不是一回事。
第4,SUV全能人人愛
雖然這兩年SUV的熱潮略有退燒,但在中國車市,仍然是最吃香的車型。哪怕是SUV的發源地美國都不能比。國人喜歡SUV,不但因為它看起來更高更有辨識度和存在感。更關鍵是有種“貪心”的念頭,總想買台全能的車,什麼都能做,什麼都出色,而SUV就被他們當作了這樣一台全能車,城市能跑,郊外能用,翻起座椅家用,放倒座椅拉貨。但是你要明白,SUV的缺點也很多,比如油耗大、重心高、舒適性差,還缺乏駕駛樂趣,更重要的是,對比相同價位,無論配置還是性價比肯定不如轎車。比如你買奧迪,同樣2.0T 190匹馬力,A4 30萬出頭,而Q5卻直逼40萬,貴了十多萬,其實軸距空間、配置真差不多。而且SUV也不是真全能,城市路況,它不如轎車,塞人裝貨,它不如MPV,就算遇到真正的硬派越野,就那些比例最大的前輪驅動城市SUV?還是洗洗睡吧。
第5,排量等於財力
除了品牌和車款,排量也是國人最喜歡比拼和顯擺的地方。廠家很會利用這種心態,所以我們看到,同一款車,差價最大的就是排量不同。尤其是德系車,階梯分明,一台車不但有大小排量之分,同排量還再給你分個高低功率版本,價格相差50%以上很常見。從技術含量和成本看,尤其是燃油車,這麼定價也不是不合理。但是問題在於,對絕大多數中國普通車主來説,動力過剩問題真是太普遍,你看紅燈路口車流的起步速度就知道,管你是300匹的寶馬,還是400匹的保時捷。事實上,大多數中國車主,開到車報廢都沒踩過幾腳地板油;那麼,你為了更大排量更大馬力而多花的那幾萬甚至十萬,難道不冤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