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劍堅一個多月沒回家,女兒找來畫筆畫了一幅爸爸的畫。
疫情期間,因為執行從上海虹橋站至長沙南站臨時客運任務,上海機務段動車組指導司機馮劍堅馳援武漢一個多月,平時就已經聚少離多的他與家人“三地分居”,直到任務結束回到家。
駐港部隊的戰士
雖然已離開部隊近20年,但馮劍堅挺拔的身姿,舉手投足間仍顯現一股軍人風采。
1976年11月,馮劍堅出生在江蘇淮安市一個普通職工家,從小,他便與部隊結緣。當年適逢唐山大地震,淮安有震感,解放軍戰士幫助羣眾搶險救災,馮劍堅一家被部隊戰士轉移住進臨時搭建的棚户中。
長大後,一次隨父母坐火車出行,因為列車車廂踏板太高,馮劍堅躊躇幾次,都不敢向下探出腳。這時,一名解放軍叔叔上前一把將他抱了下來,周圍的小朋友紛紛投來羨慕的眼神,馮劍堅心裏樂開了花。
當時,馮家位於鐵路的一個貨場旁,隔一段時間,一輛輛滿載大炮、坦克的軍列就會整裝待發,幼小的馮劍堅趴在一旁,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穿軍裝,去當兵。”想法一旦滋生,便紮根在馮劍堅的心中。
1996年,高中畢業的馮劍堅報名應徵入伍。經過嚴格政審和體檢,個子挺拔、身體綜合素質高的馮劍堅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的一名新兵。馮劍堅還記得,他走時,歡送新兵的花車開進小區,鄰居、親友紛紛到家裏祝賀。
初到軍營,班長在他們這批新兵耳邊時常吼道:“正常的訓練就是鍛鍊,非正常的訓練就是磨練。”面對高強度的體能和隊列訓練,馮劍堅起初很不適應。
訓練場上,鑽心的痛感讓他咬緊牙關,額頭上不多時便會滲出滴滴汗珠。一段時間,“在小腿按一下就是一個洞,一個星期都無法恢復。”那時候,馮劍堅上下樓梯都要扶着欄杆,甚至出現過尿血。
馮劍堅性格要強,他不願拖後腿,咬牙堅持下來,成功度過了成為一名合格軍人的“塑造期”。
因為射擊訓練成績出色,1997年3月,第一批駐港新兵接受檢閲時,馮劍堅受命用配發的“九五”式自動步槍進行了100米距離固定位置對胸環靶射擊的表演,取得了49環的成績,因此獲得嘉獎。“3058”,馮劍堅至今記得槍號。
1997年6月30日晚,歷史性的一刻。當晚磅礴大雨,馮劍堅和戰友通過皇崗口岸,正式駐防香港。
駐港部隊的一舉一動為外界所關注,使命感、榮譽感讓馮劍堅在訓練中愈加刻苦。第一年,他被評為“優秀士兵”,次年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同期入伍士兵中第一個戰士黨員。
但此後一場意外,差點讓這個“優秀士兵”遠離訓練場。
1998年6月,馮劍堅被選送到“預提班長訓練隊”,進行為期半年的集訓。第一個月,在400米障礙的獨木橋上,馮劍堅意外摔倒,膝蓋磨掉了一大片肉,後來傷口化膿感染,他形容,當時“小腿腫得和大腿一樣粗”。
衞生隊醫生檢查後一陣後怕,説再不來看醫生就會破傷風,以後不能接受高強度訓練。
醫生的話不言而喻,馮劍堅急哭了,他不想就此放棄,被遣返原部隊。
等第二個月傷口痊癒,他迫不及待再次踏上訓練場,但第一次五公里就掉了隊,跑完後全身浮腫。“我難道就要離開這裏了嗎?”馮劍堅遭受打擊,急得不知所措,他不甘心接受現狀,開始給自己加壓。
別人五公里越野負重15公斤,他就負重25公斤;別人中午休息,他就偷偷加練五公里。戰友看到馮劍堅的情況,到外面給他買營養品,看到訓練上快堅持不下來,就在旁邊加油打氣。
日復一日,馮劍堅在年底集訓隊綜合考核時,所有訓練科目全優,被評為“優秀學員”“優秀士兵”。
回想起來,馮劍堅覺得那段日子是他在軍營中最難熬,但也是最值得懷念的時光。之後在工作上遇到的溝溝坎坎,想想當時的情況,覺得都會過去。他很喜歡像電視劇《士兵突擊》中的六個字:“不拋棄,不放棄”。
此後在軍營的3年,馮劍堅所帶班多人次獲得軍事訓練尖子稱號,16名新兵入選駐港部隊三軍儀仗隊,他本人也榮立三等功。軍隊兵役制度改革後,成為首批軍事士官。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2001年11月,入伍5年的馮劍堅結束了軍營時光,回到地方等待分配。
為了早日融入社會,他做過保安、當過刑警隊汽車駕駛員,直到次年8月,雙向選擇後被上海機務段擇優錄用為一名機車乘務員,也就是火車司機。
對26歲的馮劍堅來説,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段裏比他小5歲的小夥子都已經是老司機。專業和年齡上都有差距,馮劍堅倍感壓力。
段裏給他分配了首任師傅——“老古董”張振國,是當時滬寧線上數一數二的優秀司機。“你是隻想平平穩穩做一個司機還是想在這番崗位做出一番成績?”老師傅問跟車的馮劍堅。
“要幹好。”馮劍堅篤定的説。
老師傅對這個“門外漢”徒弟很嚴格,耐心的跟馮劍堅講每條線路的作用、出現故障的現象、處置故障的流程,一遍不懂就講兩遍。好學的馮劍堅也“見縫插針”,除了老師傅吃飯和休息時間,不懂了就虛心請教,每週還請師傅對“學習副司機”職位應知應會抽問。“師徒制”下,東風8B型柴油機車的整個電路圖,被馮劍堅很快摸清楚。
此後,逐漸適應崗位,馮劍堅又經過內燃副司機、電力副司機等崗位鍛鍊,在2006年終於達到了正式的火車司機報考條件。
功夫不負有心人,考核時,當駕駛從上海南翔到杭州艮山門的貨物列車平穩停靠在站台,馮劍堅走出駕駛室,長長的鬆了一口氣。整個過程“不亞於考一個大學”,他感慨。
此後,馮劍堅又開過普通旅客列車,並在2011年經過車務段、鐵路局、鐵道部層層選拔考核及培訓下成為京滬高鐵線上的首批動車司機。2017年,他又調崗成為高鐵司機。
每次調崗,意味着要將此前熟悉的機型規章、操縱方式、常見車輛故障、安全意識等方面“全盤忘掉”,重新上手。
成為動車司機後,馮劍堅抓住每次出乘機會,微調列車制動力和制動時機,觀察停車位置的細微變化,摸索出制動規律。時間一長,不同的車載彈簧壓力環境下,每個車站哪個位置開始制動最佳、哪個位置從司機室瞭望最容易判斷,哪個位置是難點,均“刻”進他的腦子裏。
憑藉紮實的操作本領,2012年,馮劍堅在全路職業技能競賽賽場上從上百名選手中脱穎而出,榮獲“全路技術能手”稱號。當時,他停靠在中途蘇州站的實際停車時間與運行圖理論時間僅差5秒,停車位置誤差不到1cm,並最終完美停靠終點站。
除了幹好本職工作,工作之餘,善於學思踐悟的馮劍堅發現,動車組行駛過程中造成列車非正常區間停車的原因中裝備300T型ATP故障的概率佔62%,其中因司機處置故障不熟練導致延長處置時間的佔58%。
“如果有一個可以模擬類似故障的輔助教學設施就好了。”馮劍堅與段裏的技能大師分工,各方努力下,最終一台“300T型ATP故障模擬器”研製成功,在司機羣體中產生極好反響,該成果也獲得中國鐵路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數十年磨一劍。成為一名正式的火車司機後,馮劍堅安全行車超330萬公里,京滬線、滬寧線、滬杭線、滬蓉線、杭甬線等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安全行車”背後其實是馮劍堅憑藉紮實的業務水平和過硬的心理素質成功處置各類突發情況。2013年冬,京滬線上迎來一場大雪。馮劍堅駕駛列車以時速160公里率先行駛在解封區段,低温雨雪很快將車底的速度傳感器包裹的嚴嚴實實。
“速度會忽上忽下,可能會超過限制速度,誘發緊急制動。”馮劍堅向記者解釋,如果列車停在“接觸網分相區段”,失去電源情況下只能等待救援,雨雪天更是麻煩。
發車一個小時後,列車控速不穩,第一次觸發緊急制動。馮劍堅死死盯住機頭大燈前閃過的線路公里標,果斷處置,列車成功駛過“無電區”緩緩停下。第二次、第三次……馮劍堅一路上手動控速,經歷8次緊急制動後,按計劃準點停靠在上海虹橋站,化險為夷。
因為這一次經歷,馮劍堅後被調往上海機務段動車信息台值守,負責為全段高鐵司機上線跑車提供應急處置遠程技術支持。5年多來,馮劍堅通過遠程指揮,成功處置各類故障4000餘起。
2019年,他再次轉變身份,成為一名“指導司機”,指導組內27名高鐵司機馳騁在各條高鐵線上。“這也是一個再學習的過程。”馮劍堅覺得帶團隊要學會“揚長避短”,這是對自己的一個新挑戰。
寫下請願書,馳援武漢
19年間,從駕駛貨物列車、普通旅客列車、動車、高鐵,列車的速度從70千米/小時到350千米/小時,馮劍堅從一名“門外漢”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段裏的老司機,見證了我國鐵路列車便捷舒適程度、抗惡劣天氣性能方面的逐步提升。
他個人也先後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範退役軍人等榮譽稱號,被評為中國鐵路總公司優秀共產黨員。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作為黨員和先鋒榜樣,馮劍堅再次站了出來。
武漢“封城”後,馳援命令很快傳來。
鑑於武漢站高鐵司機緊缺,國鐵集團決定將上海虹橋經由武漢至長沙南的G1772/1773、G1774/1771次列車,調整為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擔當值乘。局裏沒有跑過合肥南到長沙南的線路,需要有一趟檢測列車“探路”,對陌生的線路勘查後,心裏才有底。
誰去執行這趟任務?很快,一份馳援武漢的倡議書在上海機務段的工作羣發出。
澎湃新聞看到,1月28日17時48分,上海機務段動車車間主任王明在300多人的工作羣中發出這樣一段倡議:根據工作部署,決定擔當一對動車組虹橋直通長沙……黨員優先,希望大家在羣裏踴躍報名,在國家最需要我們的時刻,在鐵路最需要我們的時刻,爭做最美上機“逆行者”!
幾分鐘後,馮劍堅第一個回覆:報名。
“其實當時沒想那麼多,危不危險。”8個月後,回想起當時報名的情景,馮劍堅笑着説,自己是一名退伍軍人和22年黨齡的黨員,肯定要帶頭上,家裏人也會支持自己。
隨後,馮劍堅又寫了一份“請戰書”,鄭重按下紅手印,遞交給黨組織。
“請戰書”寫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退伍軍人,一名鐵路職工,必須發揚迎難而上、不怕犧牲的優良傳統,越是艱險越向前。我是黨員我先上,請組織信任我,一定完成這次支援武漢的光榮使命!”在他的帶領下,全段有136名動車組司機踴躍報名。
1月30日清晨,馮劍堅帶着另一名司機值乘檢驗列車駛出上海虹橋站。
一路上,馮劍堅詳細記錄區段的線路坡度、站台長度、分相區段等信息。馮劍堅記得,當時列車途徑武漢時,他在司機室透過玻璃窗看到,熱鬧的武漢站第一次很空寂,昔日繁華的武漢城街上稀稀拉拉只有幾輛電瓶車,紅綠燈依然閃爍着,説不上的淒涼,馮劍堅心裏很不是滋味。
2月1日6時30分,在上海虹橋站帶領出乘組面對黨旗莊嚴宣誓後,他駕駛着列車飛馳而去。此後一個多月,馮劍堅在這條線路上跑了6個來回,車上除了普通乘客,還有很多沿途馳援武漢的上海、安徽、湖南等地的醫護人員。按照規定,司機全程不能出駕駛室,但馮劍堅隔着玻璃,看着這些“逆行者”,敬佩之餘甚是感動,他所做的就是將他們安全平穩送到抗疫“戰場”。
這一個多月,因為途徑武漢,馮劍堅和同事被隔離在單位公寓,妻子也因為公司有同事確診,被隔離起來。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一家人平時本來聚少離多,這次又“三地分居”,空閒下來用微信視頻聊天成為馮劍堅和家人緩解思念的途徑。
女兒知道爸爸“開火車去武漢”,因為想念,找來畫筆,畫了一幅畫。畫中上方是一列綠色的動車頭,旁邊寫着“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下方是穿着工作制服、帶着藍色口罩的馮劍堅,一旁工工整整寫着:“爸爸,您已經好久沒回家了,我好想你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