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訊(記者 林泓 通訊員 莊楚劍 徐莉莉)近百個點位參評,經過初評、複評、線上投票、專家評審等多輪評選環節,湖里區最美垃圾分類投放點十佳出爐!
最美垃圾分類投放點不只美在外觀,更美在實用性和功能性,美在與所在小區的環境、居民文化和諧統一,為居民帶來的是真真切切的宜居環境和便利感受。
在評選過程中,物業企業參與點位優化提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線上投票等環節也讓居民更有參與度和話語權,持續擴大着垃圾分類工作影響力。值得一提的是,垃圾投放點的建設亮點在評選過程中不斷凸顯,形成了可持續可推廣的樣板參考。
本次活動由湖里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湖里區市政園林局主辦,湖里區環衞中心、海峽導報社承辦。評選活動的過程,不只是優中選優,更是湖里區在創新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過程中,以強化基層治理為抓手,不斷優化垃圾投放點建設,推動垃圾分類工作上新台階。
背後故事:最美背後,是美化家園的佳話
垃圾分類投放點,兜住的是居民身邊的文明底線,構築的是城市基層最美的風景線。
如何把垃圾投放點,建成城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垃圾分類持續成為市民身邊的“最時尚”?這次獲評十佳的點位帶來了答案,展現的是垃圾分類過程中的科學和巧思。
一個個最美垃圾分類投放點的背後,都有一個強化基層治理過程的動人故事,有一段社區、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居民等多方合力美化家園的佳話。
合力“破題” 提升居民幸福感
在城市居民小區中,垃圾投放點的建設和小區環境相結合,不斷破解以往小區治理中的“瓶頸”問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在豪景閣小區,多年來雖然各方做過多種嘗試,但垃圾分類點位設置的瓶頸問題遲遲未解。這次,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迎難而上,“三級聯建”合力攻堅,讓原本位於夾層中的投放點位,“下樓”進花園,徹底解決了棘手問題,還為小區環境新添一景。
同樣“破題”的,還有國貿藍海小區。在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三駕馬車”合力下,通過投放點位的提升,破解了高層撤桶帶來的遺留問題,更推動了小區內外環境的提升。
作為島內最大保障性住房小區,高林居住區一里有着垃圾分類主題小園區,還有智能垃圾箱房,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向智能化、標準化邁進。新永成花園小區點位,則是充分利用小區邊角地塊改造建設,不僅方便居民投放,更有效利用小區空間資源,優化小區環境。
巧力創新 賦予居民時尚感
時尚前衞,這是許多湖裏居民,對於身邊的垃圾分類工作的真實感受。這正得益於這些年來垃圾分類從無到有、從有到新,湖里區一直在創新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在薛嶺新村小區,一輛高顏值的“和諧號”,正帶領居民們駛向垃圾分類新生活。這是廈門市的第一座動車型智能垃圾屋,在垃圾分類投放的各環節創新,更是賦予了碳中和的理念。
在鹽業小區,居民們從茶渣桶引發了靈感,創新“廚餘脱袋”模式,切實提升了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在長樂二期小區,首創開展“零廚餘”垃圾減量試點,將餐前垃圾做成酵素、手工皂獎勵居民,餐後廚餘垃圾,發酵成天然有機肥再返回用於小區綠化,形成“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環保模式。
優中再精 公共機構造樣板
校園、辦公場所、商場、寫字樓,湖里區的一處處公共機構中的垃圾分類,和每個居民息息相關。最美投放點的打造和提升過程,更是優中再精,力求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樣板。
在湖裏環衞中心,入口處、樓道中、食堂裏,針對不同的垃圾分類投放需求,因地制宜設置垃圾分類桶,注重的是低碳、環保、簡約、實用、可複製的理念,打造湖里區辦公場所垃圾分類典範。
在天安小學,校區內奏響環保“主題曲”,建起廚餘垃圾工作坊實現“變廢為寶”,開展精彩紛呈的垃圾分類主題活動,推動“小手拉大手”共同做好垃圾分類。
作為大型商業綜合體的蔡塘廣場,小店經濟很是發達,日產出餐廚垃圾量達到3噸。在這方面下足功夫,從智能硬件、管理制度上“雙管齊下”,有效實現了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目標,也減少了在運輸過程中的二次污染成本、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