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相濡以沫的聾啞人夫婦,卻因多年生活瑣事漸生積怨,以至於對簿公堂、劍拔弩張。在北京密雲法院太師屯法庭魯躍晗法官的調解下,他們終於放下隔閡、和平分手,帶着祝福各自走入新的生活……到底是什麼讓他們化干戈為玉帛?又是什麼讓他們從對立走向和解?
一次無聲的爭吵
虎年新春剛過,太師屯法庭魯躍晗審判團隊便收到了一起聾啞人離婚案件。從2019年開始,這已經是他們第三次訴訟離婚了。前兩次,因考慮到二人感情尚未破裂,法院均未准予他們離婚。
“在初見這兩位特殊當事人時,打破了我對聾啞人的刻板印象——他們衣着體面乾淨,和普通離婚夫妻一樣神情略顯疲態。”太師屯法庭法官助理吳帆説。
這兩位聾啞人相識於特殊學校,經人牽線成為戀人。2002年4月,他們步入婚姻殿堂,很快便有了一個健康的女兒。如今,孩子已經順利考入大學。
多年來,夫婦二人通過辛勤勞動經營着一家洗車房,洗車房雖然規模不大,但能夠自食其力供給家用。讓人意外的是,他們的店裏,還僱傭了其他幾位殘疾人。
吳帆説,“聾啞人的生活本來就比我們常人困難,而他們在努力生活的同時,還能時刻想着如何幫助更多的人,讓我們對這對質樸的聾啞人夫妻心生敬意。”
庭前會議上,魯躍晗法官試圖通過微信打字、手寫文字等方式向這對特殊夫婦開展調解工作。經過漫長溝通,瞭解到他們婚後常因家庭瑣事爭吵,導致美好幸福的婚姻出現隔閡,已經長期分居。經過前兩次離婚訴訟後,他們認為彼此之間的感情已經消耗殆盡。
雙方都同意離婚,但對財產分割起了爭執。女方認為自己為家庭付出較多,導致身患多種疾病,要求必須由自己取得洗車店的經營權,或者男方給付一筆較為豐厚的經濟補償金。男方同樣也想要繼續經營洗車店,但由於洗車店的生意並不景氣,男方表示很難給出太多經濟補償。
訴求達不成一致,二人情緒愈發激動,開始用手語“吵架”,男方激動地拍打着桌子,女方几度傷心抹淚。這樣的情景,在他們的生活中經常上演。
魯躍晗回憶説,“用手語吵架,這種事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一幕看起來既無奈又辛酸。由於不懂手語,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在溝通什麼,到底還有哪些隱情。其實我們十分想幫助他們解決糾紛,難以獲知他們的真實想法。”
初步的調解計劃因為這場爭吵而被迫中止,雙方的關係再度降到冰點,緊張的氣氛導致調解工作一時間陷入僵局。如何確保聾啞人全面準確表達訴求、推動訴訟程序順利開展成為破解僵局的關鍵。
一場特殊的庭審
庭前會議結束後,魯躍晗發現通過手寫文字溝通的方式十分不便。一方面無法全面瞭解到當事人的想法,很難準確引導他們按照法律規定正確行使權利。另一方面,通過簡短的文字,也難以有效推進調解工作順利開展。
為打破僵局,魯躍晗帶領團隊積極覆盤,在翻看厚厚的一沓“聊天記錄”時,心思敏鋭的他很快捕捉到一條重要信息——“我們經手語老師介紹在一起。”
“找紅娘來解圍!”很快,魯躍晗便邀請到某特殊教育學校手語老師參與案件訴訟。與此同時,還聯絡到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師為被告提供專業法律服務。
這位手語老師不僅是雙方當事人的老師兼“紅娘”,從事手語教學十餘年,而且具備北京市聾人協會法律手語翻譯資格證書,曾於2008年被授予北京市民政系統服務保障奧運會殘奧會先進個人。
在與手語老師説明來意後,老師欣然接受,“兩位學生是在聾啞學校相識的,這幾年,他們產生了許多矛盾,幾番想要離婚,都是由我調和的,沒想到還是到法院起訴離婚了。我可以和法官一起再做做他倆的工作,希望雙方糾紛能夠得到更好的解決。”
在庭審過程中,因為雙方庭前的爭吵,兩人仍然心存芥蒂,都低頭不語、保持沉默。本以為他們又會因為情緒激動在庭上爭吵,沒想到在手語老師的協調溝通下,雙方的態度變得柔和許多,眼神中流露出對手語老師的信任,以及對法官的感激之情。
法官和法律援助律師的意思,得到了手語“同聲傳譯”,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得到了及時反饋,法官在庭上對於雙方收入情況、洗車店經營情況及夫妻共同財產進行詳細的詢問,訴訟程序推進的井然有序,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得到了充分有效的表達。
一封法官的書信
考慮到女方身患多種疾病,男方父親因患肺癌需要高額的治療費用,女兒還在上大學需要大額學費,家庭經濟條件較為困難,魯躍晗在庭後又分別找他們談話,與手語老師、法律援助律師及雙方親人一起開展調解工作,疏導當事人對立情緒。
在調解過程中,魯躍晗給女方寫下了這樣的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王女士,我知道你此時的心情,也理解你的感受。可是,他已經第三次起訴要求離婚了,既然婚姻已走到盡頭,已無可挽回,你要想開一點,生活是要有一個新的開始的。婚姻就是這樣,法律允許結婚,也允許離婚。這種離婚的事情很多,你不用有太多思想負擔。既然你也同意離婚,那就好好商量。該面對的,還是要積極面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一輩子很短,不要為了過去的人和事太過執念,有時候執着是一種重負和傷害,你還這麼年輕,未來還有更好的生活等着你。你的苦悶,我懂。考慮到你的實際情況,目前的調解是對你最好的補償方案,我們在法律條件允許的範圍內,盡力給你們一個最好的調解方案,讓你以後的生活有所保障,我們也會爭取讓他一次性把補償給你。你的憂慮,我懂。想開一點,日子還長,你有弟弟,有女兒,他們人都很好,好好和家人過日子。你的心情,我懂。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會成為過去,放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以後,有什麼需要幫的,就來法庭找我們,我們一定會盡力幫助你。”
女方看完後,積壓多年的情緒化為淚水奪眶而出,男方見狀也紅了眼圈。最終,雙方放下隔閡,達成調解協議,各自讓步、和平分手,案款很快得到了即時履行。
“能感受到,在雙方簽署調解協議時,現場是極度安靜的,薄薄的調解書承載的是他們對二十載婚姻的深深告別。”吳帆回憶到。
至此,該起聾啞夫妻離婚糾紛得以順利化解,調解書送達給兩位聾啞人後,他們用手語一直向法官表示着感謝。
魯躍晗説,“殘疾人需要全社會的關心關懷,更需要法律的保護。我們始終關注殘疾人的訴訟權利、回應殘疾人的訴求,在訴訟程序中做到理解、關懷、尊重殘疾人,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糾紛化解,推動建立司法、行政、社會相結合的多元解紛機制,切實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將司法的温度送達到每一位殘疾人心中。”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宋霞
編輯/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