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張仲麟】
圍繞白俄羅斯為抓反對派迫降過境客機一事,爭論還在持續升級。
對白俄羅斯來説,這次“冒西方之大不韙”以“炸彈威脅”之名降落飛機並進行抓捕,註定要承受着極大的國際壓力。目前西方國家已經對白俄羅斯所有飛機關閉領空,並要求歐盟飛機全都繞飛白俄羅斯,估計歐盟等西方國家後續會有進一步的封鎖以及制裁。白俄羅斯在採取這一“果斷行動”前,應該已經充分考慮到這些後果了,但依然進行這一行動也側面説明了白俄羅斯國內局勢有多嚴峻。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白俄羅斯命令客機降落的行為稱之為“劫機”
自去年8月開始,白俄羅斯處於選舉所引起的國內動亂中。而本次抓捕事件的主角普羅塔塞維奇,在白俄羅斯的國內動亂(或者説“顏色政變”)中也是起着不小的作用。普羅塔塞維奇在電報軟件上創建的反白俄羅斯政府頻道“NEXTA”有着上百萬人關注,哪怕關注者中有一半是其他國家人員,那白俄羅斯境內關注的人也依然有五十萬左右之眾,在人口僅有950萬的白俄羅斯這是極為龐大的數字了,影響力極大。
而他在動亂中所起的作用,對經歷過2019年夏天的我們來説也無比熟悉:發佈當局“鎮壓”視頻,組織策劃街頭行動以及攻擊政府當局。而白俄羅斯政府顯然行事風格更加“毛味十足”,果斷採取了措施在飛機降落時對他執行抓捕。
本次被抓捕的普羅塔塞維奇,其創建的電報“NEXTA”頻道在白俄羅斯國內動亂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縱觀民航反恐史,在接到炸彈威脅後不論真假要求飛機立即降落進行檢查是國際慣例,也是行業規範。根據5月24日白俄羅斯交通部新聞發佈會上的內容,白俄羅斯方面稱是收到了一封威脅郵件,自稱是哈馬斯為了要求歐盟放棄支持以色列進行了炸彈威脅。在對機上旅客進行檢查時“恰巧”發現普羅塔塞維奇在機上,便對他進行了抓捕。然而哈馬斯強烈反對這一説法,認為這是妖魔化,是“甩鍋”。在雅典飛往維爾紐斯的客機上安置炸彈,顯然也超出了哈馬斯的能力範圍。結合降落後執行的抓捕行動以及飛機上並沒有炸彈來看,飛機上“炸彈威脅”信息的來源是非常存疑的,這封自稱是哈馬斯的威脅郵件或許更可能是出自某個縮寫為三個字母的機構之手。
瑞安航空的CEO在接受採訪時,更是指控飛機上有4名疑似是白俄羅斯安全部門的乘客,在飛機降落明斯克後一起離開了飛機。縱使目前有聲音認為“白俄羅斯抓捕反對人士的聯合行動,還是白俄羅斯得到了情報後採取反恐措施讓飛機降落並‘順便’抓了人有很大的區別”,但後者這種“巧合”發生的概率幾乎不可能。
作為民航從業者,筆者得知白俄羅斯以“炸彈威脅”要求降落並在降落後執行抓捕時,也是大為吃驚。無他,這種行為在世界民航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作為在白俄羅斯領空上的飛機,白俄羅斯以反恐的名義要求飛機降落在指定的機場是其所擁有的權力——甚至沒有任何原因直接要求飛機降落,也是其主權所賦予的權力。但在實際中沒有任何國家會無端行使這一權力,除非有可以接受的原因(如美國2001年911恐怖襲擊發生後要求領空內所有飛機立即降落)。如若為了進行抓捕製造虛假的“炸彈威脅”並要求降落,那無疑是極大破壞了現有國際民航體系的規則
1944年簽訂並於1947年正式生效的《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也即芝加哥公約)奠定了世界民航體系的基礎,使得國際民用航空能安全有序的發展。在公約中要求各簽約國對民航飛機的航行安全予以應有的注意。在1983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班機之後更是修正了公約,要求避免對飛行中的航空器使用武器,如果要攔截也要不危及機內人員的安全。
公允的説,白俄羅斯此次抓捕行動雖然出動了戰鬥機進行護航(在西方口中則是“攔截”、“劫機”),在飛機面對炸彈威脅時出動戰鬥機進行護航伴飛也是國際慣例。以往發生的飛機面臨炸彈威脅時也多次出現戰鬥機進行伴飛護航的先例,2019年新加坡酷航遭到炸彈威脅時,新加坡空軍就曾出動了兩架戰機進行護航。從結果來看,白俄羅斯本次行動並沒有對機上旅客造成任何安全威脅,在解除“炸彈威脅”並進行抓捕後,飛機也是繼續飛往立陶宛,並沒有明顯違反公約的情形。
客機遭遇炸彈威脅時派戰機護航也是國際慣例,西方國家的戰機攔截説是站不住腳的
若白俄羅斯方面蓄意編造“炸彈威脅”要求飛機降落以進行抓捕的指控屬實,這一行為依然是嚴重違反了國際準則,西方國家對白俄羅斯的“出離憤怒”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作為熟悉民航史的人,看着西方國家指責白俄羅斯“威脅了國際民航飛行的安全”,不由讓人覺得有些諷刺。
在2013年7月4日,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的專機從莫斯科飛回國內時,在歐洲上空飛行時莫名遭遇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對其關閉空域,阻攔住了其回國航線。由於油量不足以繞飛這些國家的空域,使得莫拉萊斯的專機因油量不足被迫降落在維也納。而這架被多國“禁止入境”的總統專機,在維也納一落地就遭遇了搜查,其原因是美國懷疑曝光了其“稜鏡項目”的斯諾登藏在莫拉萊斯的專機上。
縱使《國際民用航空公約》規定各國對於領空有着絕對的主權,可以禁止航空器在其領土上,但《公約》中對此有補充説明:“但此種限制或禁止應不分國籍適用於所有其他國家的航空器”。以字面理解,《公約》是要求一視同仁不得區別對待,而實際上呢?而且關閉空域讓飛機油量不足更是威脅到飛機的飛行安全,嚴重違背《公約》保護民航飛行安全的宗旨。更不用説公然攔截(雖然西方國家並不承認)一架他國元首專機,是赤裸裸的踐踏目前通行的國際外交準則。
2013年7月4日,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的專機被多個歐洲國家拒絕進入領空,被迫降落在維也納遭受檢查
《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中關於禁止飛行器進入領空時的要求
2018年12月26日,以色列從黎巴嫩地區上空以飛行的民航機為掩護對敍利亞發動空襲。由於以色列戰機以反射面積更大的民航機為掩護,讓裝備老舊的敍利亞防空部隊投鼠忌器無法全力開展反擊。這起以民航機為掩護開展襲擊的行為,對以色列來説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在2020年2月6日以色列使用從伊拉克納傑夫飛往大馬士革的客機為掩護,對敍利亞位於大馬士革附近的軍事基地發起空襲。由於這次空襲是以降落中的客機為掩護而且距離極為接近,使得敍利亞防空部隊差點誤擊即將降落的客機。所幸在敍利亞的俄軍通過前期整合的指揮系統及時發現了這一危險,緊急指揮該客機降落在俄軍位於敍利亞的赫明梅機場,避免了一起悲劇的發生。
被以色列戰機當做“肉盾”的客機,在俄軍緊急接管下飛往俄軍基地並平安降落
作為民航人,除了未經警告直接擊落民航客機之外,我想不出比以色列這行為更惡劣的威脅民航飛行安全的行為了。令人諷刺的是,現在義正言辭指責白俄羅斯“威脅航空安全”的西方國家,在面對以色列的惡劣行徑時統統失聲、視而不見,真可謂“馳名雙標”。
“我們要譴責白俄羅斯。”
“他幹了什麼了?”
“他把我們乾的事重複了一遍。”
責任編輯:韋小宇_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