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劉建江和他的證書、無償獻血證
劉建江和他的證書、無償獻血證
如不出意外,這個重陽節,70歲的劉建江要在醫院裏度過了。這個週末他要陪同東莞大嶺山鎮的梁偉元到廣州軍區總醫院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不能和家人一起過重陽有點遺憾,但劉建江覺得自己是在為家族積福。
劉建江,在東莞志願者羣體中人稱“江叔”,一生熱心於公益事業。從1998年第一次獻血開始,他先後獻血149次,陪同29位志願者進行了造血幹細胞移植,還簽訂協議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
或許是巧合,經常與血液打交道的劉建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穿了一件血紅色的T恤,紅光滿面的他顯得精神矍鑠,樂觀健談,完全不像70歲的老人,更不像一個癌症患者。深受中華傳統道德觀念影響的他信奉行善是最好的養生方法,脈管裏依然流淌着為社會公益事業奉獻愛心的熱血。
申請來的“超齡獻血特權”
一個月前,劉建江被評為了第六屆東莞市道德模範,在頒獎儀式上,年幼的少先隊員用淳樸的聲音向他喊出了“你的脈管裏,流淌着仁者愛人的精神血脈;善舉間,閃耀着捨己為人的道德光輝”的致敬詞,這讓劉建江無比感動。回到家後,他把在頒獎儀式上所獲得的綬帶、證書和獎牌整理好放到了家裏最好的櫃子裏,同這些榮譽一同擺放在一起的,還有厚厚的一沓獻血證。
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正式實施後不久。51歲的劉建江在石龍人民公園的門口見到了一輛獻血車,在得知無償獻血合法合規後,他上去獻了兩百毫升血。這是劉建江第一次獻血,他的身體沒有感到任何的異樣。此後,他多次踏上了獻血車。
令劉建江沒有想到的是,他55歲去獻血時卻被工作人員拒絕了。在被告知人到了55歲就不能再獻血時,劉建江很不服氣,他覺得自己的身體非常健康,依然具有獻血的資本,便寫信給當時的東莞血站的站長請求繼續獻血。血站站長看了劉建江的信後特別感動,不僅同意了他繼續獻血的請求,還在媒體上將他樹為了獻血典型進行宣傳。原來,根據政策和醫學知識,一般規定55歲就不能再獻血了,但如果獻血者身體允許且有強烈的獻血願望時,是可以超齡獻血的。
在獲得血站站長批准的“獻血特權”後,劉建江更加積極地投身到獻血的公益事業中。通過查閲資料,他了解到獻血小板比獻血更有醫學價值,而且可以一個月獻一次後,他便開始獻血小板。“無償獻血讓生活更有意義”成了他的座右銘,他還會專門挑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去獻血或獻血小板,比如國慶、春節、生日等,讓捐獻更有儀式感。
高年齡、高頻次的獻血讓劉建江成為獻血界的“網紅”,他曾連續三次獲得衞生部和紅十字全國總會頒發的無償獻血獎。
“我一開始獻血就是想着為社會做點事情,後來發現獻血不僅有益他人,還能刺激自身血液的新陳代謝。”心態一直很年輕的劉建江抱着“活到老,獻到老”的心態一直獻血到63歲,直到身體條件確實不允許時才停止了獻血。如果以最新的200毫升為一次獻血標準來統計,劉建江一共獻血149次。
志願者的“頭兒”
出生在廣州,在東莞茶山工作安家,劉建江人生經歷豐富。他當過知青、民辦學校老師,做過食品外貿,還跑過保險。2009年,已經退休的劉建江憑藉熱衷於獻血所積累的名聲和人脈受邀成為東莞市紅十字協會志願者辦公室主任。“其實是個虛職,就是志願者的頭兒。”劉建江談起這個官職時不忘調侃一下自己。
雖然不能算個官兒,但能有更多的機會投身於自己所喜歡的志願公益工作,劉建江還是很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負責志願者隊伍的籌建和協調管理工作。初始階段,辦公室人手不夠,他就把辦公室的座機和自己的手機相連,全天24小時接聽。為了鍛鍊身體,每天從茶山家裏到東城紅十字會辦公地點的路程他都不坐車而是騎單車。去鎮街搞志願活動時,他也會選擇騎單車,東莞的各個鎮街都曾留下他蹬單車的身影。
協調管理志願者工作要面對許多複雜的部門和人,本身是一項特別難做的工作。擁有國家心理諮詢師證書的劉建江在處理一些雜事的時候就特別注重自己的心態的調整,尤其喜歡用心理學中的同理心來解決問題。
常平一外來務工者因為和東莞一醫院發生醫療糾紛,因為這名務工者文化知識水平相對較低,經常去醫院無理取鬧,讓醫院和公安部門“秀才遇到兵,有理説不清”。無奈,請求紅十字會志願者協會介入。劉建江利用自己同樣生過病的經歷一點點推心置腹地和該名外來務工者溝通,還向他捐錢送衣服,讓其免於在街頭流浪,並幫助他寫法律文書,通過正規渠道處理和醫院的紛爭。在劉建江一點點的感化下,這名外來務工者安穩了下來。
“做志願工作心態一定要和諧,我是老有所樂。”這是已被國家紅十字總會授予“終身志願者”稱號的劉建江總結的首條志願秘笈。
全程陪伴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2014年,劉建江從東莞紅十字會志願者工作辦公室主任的崗位退下來,投身到另一項他認為很偉大的工作中去,專職負責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志願服務項目。造血幹細胞捐獻也就是通常説的骨髓捐獻,是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治療的重要前提。
捐獻造血幹細胞需有一定的科學流程,需要紅會的專業人員全程陪同。“我有能力有精力,更有心情去做這件事。”在東莞紅會人手有限的情況下,劉建江就主動承擔了這個工作。由於造血幹細胞捐獻必須到廣州的大醫院才能完成,因此每當東莞有人要捐獻造血幹細胞,劉建江都陪同捐獻者去廣州的醫院住幾天。目前東莞已經有33位志願者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捐獻,劉建江見證了其中29位志願者的捐獻過程。
在劉建江的心目中,願意捐出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都是英雄,他不想讓英雄在捐獻的過程中感到“孤獨”,因此每次都是全程陪吃、陪睡、陪玩。捐獻者從起初的體檢,到後面的打針、抽血、移植他都會全程陪伴,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和積極的心態和他們溝通,緩解其緊張情緒,幫助捐獻者解決生活困難。
有的志願者瞞着家人前去捐獻的,劉建江還會鼓勵他們大膽地去和家人溝通,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家人的負責。
上週,樟木頭小夥蔡德志在廣州南方醫院為一名香港的白血病患兒獻出了造血幹細胞,劉建江不僅在醫院陪了他5天,陪他一起逛街和看電影,還積極動員他接受媒體採訪,呼籲更多的人捐獻造血幹細胞。蔡德志被劉建江的行動感動,發了一條長長的朋友圈表示感激,其中有一句寫道“相比江叔所獻的愛心,我的所做不值一提。”
樂觀抗癌 他簽下遺體捐贈協議
劉建江的頭上沒有一絲華髮,平時愛穿紅色的T恤,愛笑愛開玩笑,在一副眼鏡的映襯下顯得很有活力,甚至可以用帥來形容。開車兜着老伴去幼兒園接孫女,在車上還會不時和老伴鬥鬥嘴,儼然一個老頑童。當精神飽滿的他站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很難想到他已經七十歲了,更不會想到他是一個癌症患者。
2012年,一向身體都特別好的劉建江被查出患有腸癌。在家人都很恐懼的時候,劉建江自己反倒很鎮定,“我覺得越怕反而死得越快。上手術枱時,我有一種視死如歸的感覺。”樂觀開朗的性格幫助了他,他成功地完成了手術,並在醫院進行了小半年的化療。化療結束後,他去西藏旅遊了一次。現在快六年過去了,他依舊健康地活着。
每當別人管劉建江索要抗癌秘方時,劉建江都將其歸功於自己一直以來所做的志願服務。“最好的養生方法就是多做善事,做一次公益都是一次心靈的提升。”
談到生死,劉建江看得很開。2009年,他參加了幾次好友的葬禮,於是和紅十字會簽署了遺體捐贈協議,“死後遺體火化掉多沒有意思,被醫學工作者抬走,就像去旅遊了,讓器官去拯救更多的生命,這才有意義。”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