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不能像歪果仁那樣度假? 2015.7.27日

  帶薪年休假制度起源地是法國。上世紀30年代,200萬工人大罷工之後,1936年6月7日,法國總工會和僱主協會簽訂了《馬提翁協議》。1936年6月20日,法國《帶薪假期法》正式頒佈,規定法國所有員工只要在一家企業連續工作滿一年便可享受15天的帶薪假期,由此建立了全球最早的帶薪年休假制度。之後,在工會等組織的努力下,法國人的帶薪年休假權利寫進了法國《勞動法》。1938年,英國通過《帶薪休假條例》,二戰爆發前,1100萬名工人享受了帶薪休假權利,佔英國勞工的半數以上。

  二戰後1948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認定,“任何人都有休息、休閒的權利,尤其是享有合理的工作時間和定期帶薪休假的權利”,休閒權與勞動權一樣成為人權不可缺少的內容。1949年,國際勞工組織又進一步提出,勞工每年至少有6天帶薪休假。

  從上世紀60年代以後,西歐北美絕大多數國家普遍實行了帶薪休假制,而在亞洲,日本、韓國、印度、新加坡、泰國以及香港和台灣地區,也在八九十年代先後實行了帶薪休假制度。目前,法國、西班牙30天/年,比利時24天/年,英國20-27天/年,德國、意大利5-6周/年,韓國20天/年,泰國10-20天/年,澳大利亞30天以上/年。

  中國大陸的帶薪休假制度,是在1995年1月1日施行的勞動法第45條明確規定的: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對中國勞動者帶薪年休假權利的行使進行了具體明確的規定。條例規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帶薪休假”造就了歐洲夏天的“全民休假期”

  歐洲人假期本來就不少,聖誕節、復活節、昇天節等宗教節日及固定的新年和國慶節日,肯定是休假的。在法國、比利時等國家,如果某一個節假日剛好是星期四或星期二,人們星期五或星期一就順勢不用去上班,當地人稱之為“搭橋”。這可比中國人的“挪假”幸福多了。

  但是,這些跟歐洲人暑期的大休假比起來算不上什麼,每年8月,歐洲很多國家甚至都處在“全民休假”的狀態。

  暑期度假的習慣來自英國,工業革命後,英國鐵路的發展大大縮短了內陸和沿海度假聖地的距離。據BBC紀錄片《英國鐵路紀行》介紹,當時不少原本屬於皇家的度假勝地,也開始接待普通人,一些工廠主甚至會在夏天包一列火車送工人去海邊度假療養。在接下來一百多年的時間裏,伴隨各國帶薪休假制度的建立和物質條件的豐盈,暑期度假這一習慣由英國傳到了歐洲大陸,再傳到全世界。

  雖然傳到了全世界,暑期度假排場最大的還是歐洲人。歐盟機構和各國政府、國會在整個8月幾乎關門停止工作,只留極少數人值班。歐盟1993年發佈條例,規定歐盟成員國內員工“有權獲得至少4周的帶薪休假”。因此,每年7、8月,馳騁在歐洲高速公路上的房車絡繹不絕,給人一種“全民休假”的印象。中國一些外貿企業常常在7月-9月間難以正常進行與歐洲的交易活動,使館處於半工作狀態,海關檢查前也總是排上長長隊伍。

  到今天,暑期度假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習俗。過去有錢人出門度假,在海邊把皮膚曬成小麥色,慢慢的黑皮膚成了有錢的象徵,相反的,皮膚慘白則意味着悶在家裏或者總在辦公室幹活的苦命生活狀態。在阿根廷就有一個習慣性説法:如果假期回來你沒有曬黑,那麼就説明你很窮。這也促使了很多人哪怕是窮遊,也要去海邊曬一身黑皮。

  ●“帶薪休假”對中國人來説是“水中花鏡中月”

  和歐洲人相比,中國人的假期就顯得太憋屈了,不僅帶薪休假的落實率只有50%,中國僱員帶薪假期和公共假期之和僅有21天,比英國僱員36天的假期,足足少了半個月。為什麼中國僱員的假期本來就少,還難以落實呢?

  這與休假制度有關。以法國為例,法國僱員的帶薪年休假制度是工人大罷工之後由法國總工會和僱主協會協商而來的,法國人在帶薪年休假制度的實施中延續了這種集體協商的方式。法國勞動法規定帶薪年休假30天,但勞動者通過集體協商可獲得5-6周的帶薪假期。

  中國雖然有法律規定帶薪休假的權利,但是在具體時間安排上,中國採取的是用人單位單方決定為主的原則。如果僱員和單位在休假問題上達不成一致怎麼辦?《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6條第2款規定:工會組織依法維護職工的年休假權利。因此,工會應通過召開職工代表大會等形式制定本單位帶薪年休假制度的實施細則,在勞資雙方協商帶薪年休假過程中起到橋樑作用,一旦勞資雙方就此發生爭議,工會應積極調解該類糾紛,如果職工因此提起訴訟,工會應予以支持。可現實的問題是,在很多中國企業,工會成為擺設。

  《中國青年報》曾做過調查,帶薪休假為什麼不能很好落實?78.0%的人認為是當前勞資雙方不對等,員工根本沒有話語權;66.7%的人表示單位只關注自身利益,不願為員工休假增加成本。

  調查中還問到,如果所在單位不實行帶薪休假怎麼辦?69.1%的人會選擇忍氣吞聲,8.2%的人會向單位提出申請,僅3.5%的人會向有關部門舉報或尋求幫助。

  ●競爭壓力大,想休也不敢休

  除了單位不願意員工休假,很多人基於現實因素,自己也不敢休。

  在《中國青年報》的調查中,有超過六成人的表示,休帶薪假可能影響自身發展甚至導致被辭退,員工根本不敢提出休假要求。報道中寫道,“有些單位確實公佈了帶薪年休假的規定,但是所謂‘出頭椽子先爛’,根本沒有人會向上級提出休假申請。尤其是管理工作者,誰也不想因此影響前途。”

  上海律協勞動關係研究委員會委員温陳靜説:“一方面,中小型私營企業在國內佔主流地位,因為不願增加用工成本,一般不主動提出讓員工休年休假;另一方面,員工由於害怕影響自身發展,也不敢向企業提出休假要求。事實上,很多公司在員工新進的時候,就會告知內部休假規定,這些規定通常對員工都是不利的。”

  具體單位性質上,74.3%的人認為私企帶薪休假實行情況最差,其次為個體工商(60.1%)。其他依次是:國企(24.5%)、外企(18.1%)、事業單位(15.2%)、政府機關(9.8%)。很多私企員工根本不敢想休假的事情,就算提出休假,往往會得到這樣的回覆:要麼忍要麼滾。

  ●中國人“太過勤勞”,不少人休假會有“負罪感”

  除了制度和現實因素,“勤勞基因”也決定了中國人與休假這件事兒是多麼的格格不入。

  著名市場調研機構GfK此前對德國和其他7個國家的8000名員工進行了一項名為“哪個國家的員工最勤勞?”專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員工被公認為最勤勞。德國《商報》報道,中國員工每週平均工作時間達44.6小時,而德國員工僅35.5小時。中國員工的每年平均帶薪假期僅10天,德國員工是25天。

  有人認為這種勤勞是因為中國長期落後的國情和發展階段決定的,只有比別人更勤勞,才能發展的更快。事實卻不是這樣,那些離開了中國,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華人,往往也還是當地最為勤勞的民族。

  例如,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博士郭存海曾這樣描述過他眼中的巴西和巴西人眼中的中國:當華人的店鋪連週六、週日都捨不得休息而照常營業時,巴西人早早就關了門;意大利也有民眾抱怨説,華人將本該屬於他們的生意搶走了。有一句傳遍世界的西班牙俗語這樣説:“像中國人一樣工作”,意思多含貶義,“沒有假期、不會享受生活,只會一門心思牛馬一樣地工作”。

  勤勞努力,早已深深地流入了中國人的血液裏。尤其是近30年成長起來的中國人,從小就要勤奮努力進入好的小學、中學、大學,畢業後要更努力保護好自己的飯碗。很多人會認為“一休息就落到了別人的後面”,就算休假,也是為了接下來更用力的勤勞、努力。所以,歐洲人常説一句玩笑:“中國人度假是為了更好地工作,歐洲人工作是為了更好地度假。”

  這樣看來,中國人距離“帶薪休假”這件事,其實很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87 字。

轉載請註明: 你為什麼不能像歪果仁那樣度假? 2015.7.27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