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戰場急先鋒——記東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特種舟橋營營長李森

新華社南昌8月22日電 “我營抗洪經驗豐富,險重任務我們上。”

李森向旅黨委遞交請戰書時,長江最大一波洪峯將過境九江段,鄱陽湖水位已超歷史極值,江西省廬山市危在旦夕。

7月13日,東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跨省馳援。剛走下演訓場的李森征塵未洗,便帶領全營出征。

李森是特種舟橋營營長,軍旅生涯中多次被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基層幹部”“優秀四會教練員標兵”。

星夜跨省機動9個小時,並於7月14日抵達廬山市後,舟橋旅黨委把堅守鄱陽湖南康堤滲漏最嚴重、泡泉最多、子堤過水最深的地段交給特種舟橋營。

“面前是洪水,身後是羣眾,南康堤就是我們最後的防線,退無可退!”李森率領官兵立即投入加固堤壩、處置坍塌、清淤疏堵、排除內澇的任務中。

子堤構築完畢後,堤壩旁內澇嚴重,抽水機連續工作,水位卻不降。“一定有未發現的管湧。”他帶領骨幹摸排發現並處置管湧10餘處,內澇險情被成功排除。

當晚,洪峯過境九江段,一處堤壩坍塌。李森當機立斷,帶領黨員突擊隊下水作業,先用高黏性砂性土進行封堵,連夜奮戰排除險情。

7月15日,廬山市湖濱大道出現管湧。水深及腰,李森和戰友們腿腳泡在渾濁洪水中,臉和胳膊又因灼曬紅腫蜕皮。經過奮戰,天黑前管湧險情得到控制。

7月19日,風大浪高,湖濱路彩虹橋路段橋跨與堤壩結合處嚴重損毀,隨時可能橋塌潰堤。沙袋投入缺口,即刻被沖走。道路中斷,大型機械又無法抵達,且受損橋台臨水面浪大坡陡,無法直接用沙袋固定,情況萬分危急。

勘察現場後,李森採取“護台先固基,固基先植管”搶險方案,迅速帶領官兵靈活借用護固壩頭技術,下水摸排點位。

水下雜石多,情況不明。李森帶着黨員突擊隊員潛下水,在石縫中尋找有利點位,引導官兵圍繞受損橋台植入60餘根鋼管,然後裝填沙袋5000多個,並在臨水面鋪設土工膜,完成掛柳防浪處置40餘米。

既能急難險重當先鋒,李森更能身先士卒作表率。

7月20日,處置南康堤受損險情時,李森第一個跳入水中勘察險情,水中作業時,左手臂不慎被鐵絲劃出一道10釐米的傷口。

消毒包紮後,戰友都勸他休息。“身上傷口不要緊,堤壩出現‘傷口’可不行。”李森説。當日,他泡在過胸洪水中工作10多個小時。

營長衝在前,激勵全營官兵敢打拼。全營官兵頂着6級風浪和暴雨連續作業,僅用5小時就打牢鋼管150餘根,鋪設土工膜350餘米,裝填沙袋1萬多個,編織掛柳15處,對400餘米堤壩進行了防浪加固。

7月23日中午,李森途經湯泉堤,發現一處石板護坡被洪水衝翻,從外表看,只要進行土工膜護坡處理便能確保安全。

李森認為石板下泥土護坡有可能被沖刷掏空,隨即穿上救生衣,綁好安全繩,翻起石板後果然發現下面有一個寬近2米的坑洞。

湯泉堤緊鄰國道,一旦坍塌,後果不堪設想。

這裏的沙袋剛剛用完,李森立即把官兵分成三組,一組砍柳枝和木樁,一組搬石塊,一組用安全繩鐵絲固定連接柳枝,並沉入水中,上下減緩洪水沖刷堤岸。

“在這種水深坡緩、情況不明的情況下,採取柳枝捆紮石塊沉底以及打樁掛柳的方法,能有效減緩洪水對破損坡面的沖刷,為後續土工膜鋪設爭取時間。”李森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3 字。

轉載請註明: 抗洪戰場急先鋒——記東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特種舟橋營營長李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