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經濟參考報》6月5日刊發題為《》的報道。文章稱,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戰鼓催徵,時不我待。作為頂樑柱、主力軍,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正在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幫助貧困地區,奪取這場戰役的全面勝利。芒種前夕,《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地處我國南北過渡帶的甘肅省隴南市康縣蹲點,這裏的幹部羣眾談起中建集團的對口幫扶,大都用了一個詞:點亮。在國家幫扶力度已經空前加大的情況下,國有企業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一方百姓的脱貧攻堅“畫龍點睛”。這不是簡單的給錢給物,而是恰到好處的補位,是幫助一個地方打破路徑依賴,找到擺脱貧困的全新方案。
點亮山村:由貧困村到3A級景區的蜕變
2020年初,一則消息讓康縣王壩鎮何家莊的村民興奮不已:這個坐落在秦巴山區的小山村竟被綠色中國行活動組織委員會授予“國家森林鄉村創建工作樣板村”稱號,此殊榮在甘肅省“獨一份”。
而就在四年前,這裏還窮得遠近聞名,全村沒有一塊超過5畝的平地,僅有一條公路通向大山之外,1161人中有低保、五保户、建檔立卡貧困户310人。
如何讓何家莊更快脱貧致富?2016年被派來擔任第一書記的李寧把旅遊業選為突破口。此地羣山環繞,森林覆蓋率高,景色優美、自然環境好,來自中建三局西北公司的他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重新規劃村裏旅遊設施。農事體驗園、老式客棧、休閒廣場等先後被修建起來,村子還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靠着吃“旅遊飯”,2018年何家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838元,全村貧困發生率也降至1.4%。
何家莊的變遷並不是個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建集團從康縣旅遊業的短板入手,通過幫扶提升當地的基礎設施、改善接待能力,增強當地旅遊的競爭力。在康縣岸門口鎮朱家溝村,一棟棟的民俗客棧正在緊張施工,今年年中即可接待遊客。這是中建三局西北公司承建的康縣旅遊產業扶貧示範園項目,總建築面積有4600餘平方米,項目由中建集團投資建設,建成後將無償移交給康縣當地運營維護,項目運營收益將按折股量化方式向岸門口鎮1065户建檔立卡貧困户發放分紅。
“我們探索以旅遊產業開發保護環境的新模式,建成後將對康縣全域旅遊發展起到長效帶動作用。”中建三局西北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兵生説,除了扶貧示範園項目外,中建三局還計劃推進朱家溝村景區提升、燕子河兩岸棧道及景觀等新旅遊項目建設。
點亮人生:勞務扶貧實現更多人的致富夢
種了半輩子地的李享志終於在2019年走出了家鄉的大山,成了中建一局西南分公司重慶項目部的一名工人,身份的轉變帶來的是生活上的巨大改變。
作為康縣碾壩鎮的一名普通農民,他曾經守着“一畝半分地”過活。由於所在的村子地處山區,土地貧瘠,加之山上野生動物破壞,一年種地的收成還不夠全家人的口糧。另外,媳婦多病、孩子上學,都讓李享志倍感壓力,2013年他們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户。
“我現在一個月的工資有4200多元,差不多是之前一年的收入。”李享志説,靠着這份工作他在2019年也實現了脱貧。
這一切的改變得益於康縣與中建集團開展的定向勞務輸轉。康縣地處甘肅東南部,全縣山區面積大,耕地面積少,是典型的農業縣,貧困人口相對較多,勞務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成以上。
今年4月23日,中建三局與康縣中康勞務公司簽訂了1500萬元勞務合同。4月28日,230名康縣建築務工人員分別赴中建一局、中建三局就業,這已經是今年康縣進行的第五批定向勞務輸轉。
康縣勞務帶頭人張杜建表示,康縣農民有外出從事建築行業的傳統,和中建集團等企業對接能更好地提高農民就業的精準性,實現一人外出就業,全家實現脱貧。
中建三局甘肅分公司總經理李世明表示,中建三局通過和當地政府的合作,精準掌握了康縣建檔立卡貧困户青壯年勞動力的職業經歷、技能水平、意向崗位等信息,2019年吸納97名當地勞動力、11名當地貧困户勞動力在項目順利就業。2020年還計劃吸納500名貧困户勞動力實現就業。
點亮生活:文明習慣養成打通扶貧“最後一公里”
比起自然條件先天不足、基礎設施薄弱,貧困地區部分羣眾落後的思想觀念更是一個難解的結。為了改變貧困地區部分村民的生活陋習,中建裝飾集團在康縣進行了培養村民文明習慣的扶貧探索。
康縣岸門口鎮楊家河村曾經是當地的深度貧困村,經過幾年的努力,水泥道路通村入户,古建民居也修葺一新,貧困村的外貌變美了,但居民家中卻是庭院雜物亂堆亂放,灶台藏污垢。
為了讓幫扶不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關鍵時刻,中建裝飾集團發揮自身優勢,“量身設計”了一套解決方案。
中建裝飾集團的幫扶幹部和村幹部一道向村民徵集有關家居環境改善的“微心願”,並精心設計了十項涵蓋個人衞生和居家環境的評分細則,每週打分公佈,最終按照積分排名兑現前21名的“微心願”。
據瞭解,這項活動有幾大特點,一是鼓勵。以“榮譽積分榜”的形式在村內特設一面榮譽牆,將村户的積分定期進行排名,通過PK,營造“比學趕幫超”的爭先氛圍。二是規範。細化考核內容,規範每日行為,從十大方面進行細化評分。三是透明。所有積分將會上榜排名,年底由中建裝飾的義工隊幫助積分榜上靠前的村民完成他們的“微心願”。
2019年底,楊家河村舉行了“微心願”圓夢活動,村民們四個月前許下的心願得到實現,積分排名靠前的村民還得到了中建裝飾集團贈送的棉服、抱枕、圍巾等暖冬禮物。 勤勞能幹、默默無聞了幾十年的夏桂芳獲得了評比的第一名,她一下子成了村裏爭相學習的榜樣,平時習以為常的行為習慣為她帶來了一份榮譽感。
“村民的變化出乎意料,幾乎每家每户都在為養成文明好習慣的目標努力,也希望實現自己的小小心願。”楊家河村黨支部書記唐克林表示,原來村幹部只知道一味勸説,其實效率不高,現在通過中建裝飾設定的規則,不僅讓村民們知道習慣養成很重要,而且從原來的被動參與到現在自己主動參與進來。
中建裝飾集團黨委副書記陳瑩表示,這項活動不僅幫助村幹部推進了當地的扶貧工作,使村民態度化被動為主動,更打通了扶貧的“最後一公里”,鄉村文明的養成為下一代的發展和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有利於從長遠上遏制貧困的產生。
從發展旅遊產業,到幫助務工就業,再到培養文明習慣……中建集團的探索成效,是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全力以赴、瞄準靶心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
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中旬,央企定點扶貧的246個貧困縣已有219個宣佈脱貧摘帽。2015年以來,中央企業共投入和引進各類幫扶資金達230億元。
“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近年來在落實扶貧責任方面採取了不少具體舉措,比如央企的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直播帶貨。這些扶貧行動不僅僅是解決了幫扶貧困地區當前的貧窮困境,而且為這些地區貧困人口的長期脱貧建立了保障機制。”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央企扶貧的推動下,這些貧困地區已經初步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基礎,相關脱貧人員也基本上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不依賴幫扶而實現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