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有了孩子後,原本缺乏生氣的家庭變得朝氣蓬勃。孩子小的時候,大家一起照顧孩子飲食起居,感受天倫之樂。等到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在墨墨的身邊就出現幾個“惡親戚”,他們總是變着花樣的把孩子逗哭,然後大家一笑了之。
後來我和閨蜜聊天,她説她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她説直接和家人説別逗我們孩子,可是家人覺得我是喜歡孩子才逗孩子的。不説吧,看着孩子委屈的眼神,自己什麼也不做,也是説不過去的,真是左右為難。
今天我們就看看,常見的中國式逗娃有哪些?
1、搶走孩子的“摯愛”,讓孩子哭
教會孩子分享,是正確。如果你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分享美食和玩具,我會感謝你。但是,我們常常看到他們拿住孩子最喜歡的玩具,説是自己的。孩子剛剛有了自我意識,被別人搶走心愛之物,肯定會哭鬧的。我記得最近一次,我給孩子買了3個很漂亮的髮卡,墨墨特別喜歡。
她姨走過來説:“這麼漂亮的髮卡,真漂亮,給我一個”
墨墨看着她,沒有説什麼,就遞了一個過去,臉上只是不高興。
接着,她姨就把剩下的兩個都帶上了説:“這是你媽媽給我買的。”扭頭就走了。
成年人知道你是在逗孩子玩,孩子卻認為是真的,墨墨眼淚瞬間湧了出來,大哭這説:“那是媽媽給我買的,你都拿走了,我帶什麼呀”
然後,家裏人都樂了,唯有孩子在哪裏哭。然後姥爺説:“你姨逗你玩呢,真小氣”.
當時我就炸了,我説以後別這麼逗孩子了,孩子還小,根本分不清是玩笑還是真的。把孩子逗哭了,你們哄啊。
2、向孩子要東西,孩子給了,你不要了。
有一次我給孩子買了她最愛吃的冰淇淋,其實買的挺多,每個人都有。墨墨吃的時候,姥爺説:“過來,讓姥爺吃一口。”
這時候我覺得還很正常。墨墨看着所剩無幾的冰淇淋,猶豫了一會,用勺子挖出一些,走過去。
姥爺又説:“姥爺不吃,你自己吃吧,姥爺和你説着玩呢”
我説:“孩子給你,你就吃吧。要不以後再也不給你吃了。”
最終,老爺還是沒吃。你知道孩子把最愛吃的食物分享給你,是經過多次思想鬥爭的。孩子做出了正確的決定,而你只是逗孩子玩。這種行為以後會讓孩子混亂,媽媽讓我分享,結果別人不要,以後是該分享還是不分享呢?
3、恐嚇式逗娃
這種逗娃方式,我估計你也經常見到。如果你是一個二胎媽媽,身邊肯定會有人和你的大娃説:“等你小弟弟出生了,你媽媽就不要你了。”
記得去年去桂林玩的時候,在巴士上孩子困了要睡覺,姑姑説:“別睡覺哦,要不你醒了,我們就都不見了。”這兩種逗娃方式是最不可取的,已經孩子因此輕生了。
4、耍猴式逗娃
孩子不大,大人讓幹什麼就幹什麼。有時候,一些人就會拿着辣菜或者白酒給孩子吃,還挑釁的説:“男子漢,勇敢點。”看着孩子辣的直搖頭,他們能笑的流出眼淚。這麼大個人了,為什麼非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一個孩子的痛苦之上呢。
5、欺騙式逗娃
有時候一些人會和孩子説:你不是你媽媽親生的,要是親生的,她怎麼對你不好呢?不給你買……。孩子突然間感覺自己沒有爸爸媽媽了,心理不知所措,開始委屈的哭起來。
墨墨有一段時間是和姥爺一起在北京待着的,有一天有事,姥爺需要立即回老家。姥爺和墨墨怎麼説,墨墨都不願意回去。
後來姥爺急中生智:“墨墨,姥爺今天帶你去一個更好玩的地方玩滑梯好不好。”
孩子高興的配合出發了。從此之後,姥爺再説什麼,也不會和他一起出門了。
上面很多事情都是我自己親身經歷的,很多家長在逗樂孩子的時候,卻往往護理的這種玩笑對孩子的影響。我們來看看會對孩子有哪些危害。
1、孩子不再相信大人
大人以能欺騙到孩子為樂,孩子受到欺騙後,以後就不再相信你了。長此以往,孩子不會相信別人,也會學着撒謊欺騙人,這真的對孩子好嗎?
2、孩子丟失安全感
這種逗孩子的方式,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尤其是什麼你媽媽就不要你了,你不是媽媽親生的,你輕易的一句話,我就要用幾個月甚至幾年去糾正。孩子有困難本來需要家人幫助的,這句話讓孩子覺得被拋棄了。所以很多信以為真的孩子有的跳樓了,有的殺死了自己的弟弟和妹妹。
3、脾氣暴躁
以逗哭孩子為目的,最終是你有了快樂,我有了一個暴躁的孩子,這真的是你逗孩子的目的嗎?這樣逗孩子,會讓孩子的心理產生畸變,他們開始變得不安、焦慮、暴躁、不願意與人溝通。
遇到這樣親人逗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
1、轉移話題
看到有人要這樣逗孩子的時候,我們試試岔開話題。把大人轉移到另一件事上,中斷她逗孩子的行為。
2、果斷制止
當別人這樣逗孩子的時候,最好還是果斷制止。不要礙於面子,不理不睬,要知道孩子受傷害,不是不哭就結束了,心理陰影可能伴隨終身了。
3、帶孩子直接走開
如果你不想駁人面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帶走孩子。既避免了孩子受傷,又顧及了別人的面子。
你遇到過這人的親戚嗎?你會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