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開放後,不少家庭實現了“兒女雙全”的夢想,擁有了一兒一女兩個孩子。
而在這樣的家庭中,無論是姐弟之間的互動還是兄妹之間的嬉鬧,都顯得那麼和諧有愛。
這不,前段時間,有一對小兄妹之間的暖心互動就被刷上了熱搜。但孩子們之間的暖心小瞬間,竟也引發了網友的爭議。
妹妹打針換衣服哥哥被迫穿裙子,網友:男孩就不需要被尊重?
近日,四川達州的一位媽媽發佈了自己兒子和女兒之間的互動視頻。
畫面中,個頭矮一點的妹妹牽着家長的手,搖搖晃晃地走在前面。
而揹着小書包的哥哥卻穿着一條無袖的花裙子,看起來有些無奈,衝鏡頭露出了一個苦笑。
這時走在前面的妹妹回過頭來,被哥哥這幅崩潰的樣子逗笑了,也衝着哥哥呲牙樂了。
據媽媽介紹,這天她帶着妹妹去打預防針,哥哥也跟着一起。
也許是因為家長的疏忽,讓妹妹穿着無袖的裙子來打針,導致醫生給妹妹在胳膊上打過針之後,被打針的胳膊只能露在外面。
媽媽擔心打針的地方遮不住,會讓妹妹受了風,靈機一動,讓哥哥把自己穿着的T恤脱下來,和妹妹換衣服穿。
哥哥的個頭比妹妹高,衣服也比妹妹大些。妹妹把哥哥的上衣穿在身上,就好像穿了個款式特別的連衣裙,雖説“裙襬”短了一點,好在胳膊能嚴嚴實實遮住了。
而哥哥為了不光着上半身,只能把妹妹的小碎花裙子套在身上。
小男子漢可能是覺得穿着妹妹的衣服走在大街上,無論如何總有些丟人。雖然沒有表現出不情願,不過從表情看起來多多少少有些崩潰。
而被逗笑的媽媽則把這温馨有趣的一幕拍攝成視頻,並上傳到網上,沒過多久就刷上了熱搜。
視頻走紅後,網友紛紛在視頻下留言發表觀點。
一部分網友被兄妹倆萌到,留言力贊哥哥懂事,妹妹可愛:
“哈哈哈,哥哥好可愛,妹妹在偷笑。”
“哥哥:我太難了,我為這個家承受了太多。”
“哥哥的表情亮了,有這樣的哥哥可真好。”
而還有一部分網友認為,家長的行為欠妥,哥哥明顯表現出不太開心,家長也應該尊重男孩子不想穿女孩衣服的意願:
“不太好吧……沒有別的解決辦法嗎?哥哥這麼大已經有自尊心,有性別意識了,而且還走在街上,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這樣有多尷尬呀。”
“小朋友打完預防針,當天不要碰水就好了,還需要遮住嗎?畫面很有愛,但是父母的行為確實不能理解,男孩就不需要尊重嗎?”
那麼,視頻中父母給孩子更換衣服的行為,是否確實欠妥呢?
而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父母又該如何對“性別意識”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呢?
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1.抓住“性別意識敏感期”
研究人員實驗發現,18個月~24個月之間,大部分孩子已經初步產生了性別意識,知道自己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
而家長在培養孩子性別意識的時候,就可以抓住孩子的性別意識敏感期,對孩子進行進一步的引導。
2.分別洗澡,注重對孩子的隱私教育
到了冬天,很多北方的澡堂裏都有媽媽帶着小男孩去女澡堂洗澡。
而在家裏,也有爸爸給小女兒洗澡的情況。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又什麼都不懂,反正家長帶着洗澡也方便,別人看到孩子小也不會説些什麼。
這其實對於孩子來説,是不太合適的。
孩子一兩歲就已經有了初步的性別意識,從孩子知道自己是“男寶寶”或“女寶寶”之後,就應該讓媽媽帶着女兒洗澡,爸爸帶着兒子洗澡。
這樣一方面讓孩子知道應該如何正確對待異性,學會尊重他人的隱私,瞭解男女之間有什麼區別,另一方面,家長也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教會孩子保護自己不被他人侵害。
3.尊重孩子,不要人為模糊孩子性別認知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還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
有很多家長想要一個小女兒,最終卻生下來一個兒子。
為了圓自己的的女兒夢,也是為了有趣好玩,有的家長就會讓小男孩穿裙子,把兒子打扮成女孩子的樣子。
這樣其實會讓孩子在形成性別意識的過程中,混淆模糊性別認知。
我們不提倡大家因為刻板的性別印象對孩子的未來設限,但也不認同家長因為自己的意願導致孩子模糊性別認知的行為。
視頻中的媽媽雖然是因為情況特殊,偶然讓哥哥穿了一次裙子,但是在以後的生活中,這個媽媽做決定之前還是要先詢問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感受。
4.寓教於樂,不要給孩子灌輸刻板的性別印象
在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時,家長要注意,不要給孩子灌輸刻板的性別印象。
前不久,華東師大出版社針對孩子性別推出“男生版”“女生版”的數學教材,就引發了很大的社會爭議。
有人認為,根據性別劃分難度,本質上是在暗示女生數學就是沒有男生好,是對孩子們貼性別標籤,固化性別的刻板印象,屬於一種性別歧視。
因為反對聲音過大,出版社後來取消了根據性別劃分教輔書難度的行為。
BBC紀錄片《男女不再有別》中,也講述了刻板的性別印象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在紀錄片中,當志願者們負責帶孩子時,他們總是自然而然地帶女孩子去玩布娃娃,帶男孩子去玩小汽車。
而在紀錄片中,英國神經成像研究的頂尖專家吉娜教授實驗發現,男女大腦幾乎不存在結構差異,很多女性都比自己想象中要聰明得多。
但是,社會和家庭自然而然給子女灌輸的刻板的性別印象,讓很多女生在開始學習之前就先暗示自己:
“我不行,我學不好,我只擅長文科,不擅長理科。”
這就使她們在學習之前就產生了畏難情緒,先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自然難以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
而有不少心思細膩、性格偏向文靜的男生,也被扣上“娘”的帽子,在生活中遭受來自周遭的歧視和不認同,這也是由刻板的性別印象導致的。
所以,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時,在教會孩子保護好自己並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儘量避免給孩子灌輸過於刻板的性別印象,抹殺孩子未來的可能。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既要注意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性別意識,又要注意避免給孩子灌輸刻板的性別印象。這二者之間的區別,需要家長好好把握。
關注我,每日獲取科學實用的育兒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