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燒掉8000美金,卻為兩萬元得罪中國人!富豪馬斯克真傻嗎?
文/ 金錯刀頻道 雲搖
不經意間,拼多多打到了特斯拉的軟肋!
前段時間,拼多多自掏腰包,上線了團購特斯拉,比官方售價便宜2萬元,可特斯拉卻傲嬌地表示團購無效拒絕交車,兩個超級巨頭撕了起來。
活動剛上線,特斯拉就急忙澄清:沒合作,不負責,碰瓷噠。
直到8月14日,特斯拉以拼多多和主辦方宜買車違反訂購條款中的“禁止轉賣”條款強行取消訂單。
很多人都好奇,不過是5輛車,特斯拉怎麼這麼大反應?
一個是被資本看好的新晉黑馬,一個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頭羊,兩個以燒錢著稱的企業,為了2萬塊錢撕逼,到底是圖什麼?
拼多多野蠻生長,5年幹到5億用户
野蠻生長,是一直烙印在拼多多身上的標籤,雖然爭議不斷,卻絲毫未見退縮。
中國電商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是淘寶、京東以及各個垂直電商的天下,早已被認為沒有多餘的空間供後來者進入的前提下,殺出重圍。
它的廣告詞從最初的“一億人都在用的購物APP”;
變成了“兩億人都在用的購物APP”;
到現在,它已經變成了“5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
5年幹到5億用户,野蠻生長的法則就是:瘋狂獲取流量。
先用低價包圍五環之外的下沉市場。
在2017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5974元,對於大多數小城市和農村裏的人來説,便宜幾塊錢甚至幾毛錢就能撬開他們的錢包。
在這裏3元的紙巾,7.7元10條的內褲,8.8元的加絨打底褲,44元的冬季羽絨服,比什麼品牌都管用。
找準“便宜”這個點讓拼多多在下沉市場一騎絕塵,卻也成了它的固有形象。
有了這些流量還不夠,拼多多又開啓了社交裂變流量的先河。
“是兄弟就砍我一刀”成了朋友間最常見的問候。
拼多多利用低價、熟人社交圈、與社交購物結合的爆款思維,快速獲取大量有效流量。
在這種野蠻打法下,和流量上的風光形成了鮮明對比的是,知乎上關於拼多多的高贊回答裏,都是為什麼拉黑了讓幫忙砍價的好友、拼多多上如何用低價買到低質量的商品等等。
於是拼多多開始了燒錢補貼的野蠻的“蹭流量”路子。
“百億補貼”計劃針對的主要是蘋果、戴森、海藍之謎等知名品牌。
沒有授權不要緊,拼多多就開始燒錢。
拼多多一度下血本花重金補貼蘋果,iPhone 11系列開售拼多多即降價500-900元,創下全網最低發售價,自此一戰成名。
儘管拼多多拿金錢鋪路,蘋果也未鬆口承認與拼多多的官方合作關係。
這次秒殺特斯拉,便是拼多多百億補貼的高峯,試圖打破了買便宜貨去拼多多的刻板印象。
畢竟價值幾十萬的特斯拉都能在拼多多上買到,誰還敢説它廉價。
在這種野蠻的路子下,很多人即使你沒下載過拼多多,但你對它一定不陌生。
正如拼多多創始人黃錚説的:你可以讚美他,你可以侮辱他,你説他什麼都行,但有一點你不能做到,就是你不能忽視他。
在獲取流量的路上,拼多多將瘋狂撒錢和野蠻狂奔運用到了極致。
但這樣野蠻獲取的流量,帶有太多不確定性。
1分鐘燒8000美元
特斯拉什麼時候破產?
説道瘋狂撒錢,特斯拉敢説第一沒人敢説第二。
“瘋子”馬斯克,1分鐘燒8000美元的傳説,在江湖從未停止傳播。
特斯拉什麼時候破產?是過去幾年馬斯克都經常掛在嘴上的話。
為了做出最厲害的電動車,馬斯克只能不停的燒錢。
光是為了擴大Model 3的工廠產能,馬斯克就已經砸了25億美元。
特斯拉投入巨資建造電池工廠Gigafactory,除了美國內華達州和紐約還有歐洲和上海,Gigafactory的總投入至少需要50億美元!
特斯拉能夠快速佔領中國市場,遍佈國內大城市的特斯拉充電樁是分不開的,這也是特斯拉要擴張必不可少的行徑。
充電樁越多,車主越方便,但充電樁也是要燒錢的,而且這筆投入也根本停不下來,燒錢也就越來越多。
好在特斯拉願意燒,也敢燒。
與巨大的支出相比,2017年全年僅銷售了10萬輛新車,如此大的差距,意味着特斯拉很難盈利,更難以攤薄前期高昂的研發成本。
在這樣的營收比下,特斯拉的現金流走勢,幾乎都是負數。
但這種情況下,特斯拉還敢燒錢燒了14年,“瘋子”馬斯特名副其實。
持續燒錢的特斯拉能走到今天,離不開客户的耐心和粉絲的支持。
最明顯的就是中國市場。
在他最失意的時候,上海伸出援手。
最快速度拿到審批;
最快速度拿到大片工廠土地;
最快速度拿到中國各家銀行的低息貸款。
原定2年建好投產的特斯拉工廠,在中國速度下,僅僅357天,一片農田變成了一座超級工廠,還完成了生產到交付的全過程,解決了產能的問題。
而中國的粉絲更是給力,即使在特斯拉Model 3深陷產能地獄、一車難求之際,還有“黃牛”高價倒賣預訂名額。
2016年Model 3正式發佈時,排隊訂車的場面堪比蘋果新品發售。
目前我們沒等到特斯拉破產,卻等到了特斯拉和拼多多的暗戰。
但明顯特斯拉選錯了對抗的方式。
其他品牌被拼多多強行補貼後,都是一紙聲明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拼多多願意出錢,讓用户薅羊毛,何樂而不為。
但特斯拉卻直接從用户下手,踩着消費者的利益維護自己的地位。
根據特斯拉單方面的規定,“任何我司認為其目的是為了轉賣的訂單或者有其他非善意目的的訂單,我司有權單方面解除協議”。
和拼多多硬剛,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定價權,但用户的利益,似乎不在特斯拉的考慮範圍之內。
特斯拉還是靠那個燒錢狂奔的驕傲的企業,只是中國用户寵愛,讓它驕傲過了頭。
2萬塊錢背後
拼多多和特斯拉在爭什麼?
回到最初的問題, 兩個都不差錢的企業,到底圖什麼?
大概是因為,現在的環境下,想活下去太難了!
有光的地方就有陰影,商業中同樣。
為了活下去,特斯拉壓力不大嗎?
尤其是在中國,作為電動車的龍頭,無論是蔚來還是小鵬,都牟足了勁要幹掉特斯拉。
而特斯拉在中國已經做了太多的投入,他們太需要中國市場了,這就要求他不惜一切代價都要保證中國市場的穩定。
拼多多壓力不大嗎?
流量獲取越來越難的情況下,前期野蠻生長給拼多多留下了太多的口碑缺口。
為了更穩定和優質的流量來源,拼多多洗掉過去的便宜、低質的標籤,在不違背品牌商規則條款的情況下,靠大品牌增加曝光率。
通過補貼特斯拉,拼多多用這2萬塊錢獲取流量,但這2萬塊錢,卻動了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奶酪。
特斯拉之外,國內傳統4S店與經銷商都受制於廠家規定,而廠家會與消費者建立單獨反饋渠道,如果消費者表達不滿,經銷商或者4S店不僅會被問責,甚至還會丟掉經銷商地位。
廠家-經銷商-消費者三者博弈之中,消費者是另外兩方爭取的關鍵。
但特斯拉的直營模式下,廠家卻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拼多多的補貼行為,打破了特斯拉一直以來的直營體系,看似沒有動搖產品本身的價格,但是卻間接影響了消費者的心智。
話語權被剝奪,所以特斯拉才像被踩了尾巴。
這2萬塊錢背後,不僅僅代表了品牌和渠道的鬥爭,本質上還是對中國客户的鬥爭。
拼多多離不開中國客户,特斯拉更離不開客户。
因此這場撕逼本身的輸贏不重要,誰贏了中國用户,誰才是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