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華為之痛,中國汽車是否也會在劫難逃?

新能源汽車近年來在國內市場的飛速發展大家有目共睹,截止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經佔據了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過半的份額。同時,寧德時代與全球汽車巨頭展開合作,戴姆勒入股孚能,大眾入股江淮、本田入股寧德時代,沒有了一直束縛自主品牌的發動機和變速箱方面的差距,中國在新能源領域取得的市場地位達到了燃油車時代未曾企及的高度。於是我們經常看到,説中國在新能源車領域進行着彎道超車的好戲。

中興、華為之痛,中國汽車是否也會在劫難逃?
不過,不容忽視的是特斯拉至今仍是全球純電動汽車領域的絕對霸主,Model3國產車型上市以來一直領跑新能源汽車銷量榜。除了早已建立起來的強大品牌優勢,特斯拉的強項不止在純電續航方面,智能座艙和強大的輔助駕駛乃至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儲備都是其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原因。想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彎道超車,拼的不只是電池,更需要在汽車智能化方面的實力。而智能汽車,離不開的便是芯片。

在當下這個移動互聯時代,芯片已經充斥在外面身邊的幾乎每個角落。但如果不是中興、華為事件,我們甚至很少注意到這個無處不在,無比重要又十分微小的部件。在汽車領域,芯片是智能汽車離不開的重要基石。智能汽車包括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兩個主要的方面,接下來外面着眼更為複雜一些的智能駕駛方向,聊聊汽車上的芯片那些事。

中興、華為之痛,中國汽車是否也會在劫難逃?
智能駕駛,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自動駕駛,它的實現主要依託於遍佈車身的傳感器、算法以及芯片。至於這三者誰更重要?這裏不得不給出一個不痛不癢的回答——都很重要。做個比較直白的比喻,芯片相當於人的大腦,算法就相當於是人的思想,而傳感器就是眼睛、耳朵、鼻子、皮膚這些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機構。和人不一樣的是,人是先有大腦,後有思想,而對於自動駕駛,相當於“外部生命”把思想(算法)寫好裝進了大腦(芯片),算法和芯片並沒有先後的順序。

中興、華為之痛,中國汽車是否也會在劫難逃?
中興、華為之痛,中國汽車是否也會在劫難逃?
中國作為石油消耗大國,2019年進口大約2400億美元左右的石油,但我國同年進口芯片的總額去到了3000億美元左右,芯片已經成為我國最大宗的進口商品。可以看得出芯片市場規模和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短板有多龐大。芯片最基礎的材料是硅(Si),製造芯片所需的單晶硅來自於到處都是的沙子,可以説是取之不盡。但難就難在要在指甲蓋大小的硅片上刻上幾億乃至幾十億條電路,這種納米級的操作,需要用到一種叫做光刻機的設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38 字。

轉載請註明: 中興、華為之痛,中國汽車是否也會在劫難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