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為我們譜寫了明蘭與顧廷燁的絕美愛情,也讓我們見識到如皎潔月光,才華橫溢的小公爺,可以説該劇為我們帶來了不少記憶深刻,又擁有美好品質的少年英才。
一部劇絕非只有正面的人物,自然也有粗鄙不堪,愚不可及的孫秀才這樣的反面人物。
他蠻橫無理的行為,絕對愧對其讀書人的名聲,更令我們對嫁給他淑蘭的命運擔憂不已,那麼為何淑蘭會嫁給無德無家世的孫秀才呢?
其一,淑蘭的家世決定。
淑蘭出自於盛家長房,雖説長房從商,日子一向富裕,更是數一數二的富商大户。
但宋朝當時,士農工商,商者為最末端。商賈之家,一向是被人看不起的,相比與二房來説,長房未能夠出現一個有能力的孩子,一直都被困在商賈之地。
宋朝之時,文官當權,人們對於讀書分子的追捧,那絕對是狂熱,讀書成為了普通人能夠逆襲的方式,一旦金榜題名,那便意味着可以出官入仕,成為他人羨慕的存在。長房看二房的日子過的越發興盛,在自己家無人有能力科舉為官的情況下,想到找一個有能力的才子作為女婿,這樣他日,女婿金榜題名,必定不會忘記照拂自家。
在給淑蘭選擇夫婿之時,則恰好找尋到孫秀才,長房經過一番打聽,得知孫秀才曾是小有名氣的神童,自己更是12歲就考取了秀才,這個時間比起長柏還要早。
孫秀才既然已經成為秀才,便意味着未來發展的道路是出官入仕,長房需要的恰恰就是能夠考取功名的女婿,孫家則因家境貧寒,娶了淑蘭後經濟條件會好很多。兩家的需求相吻合,淑蘭就這麼被嫁給了孫秀才。
其二,孫秀才的為人。
盛家長房寄希望於孫秀才,可以考上舉人,入仕做官,幫扶自家,可這一切的前提是孫秀才是個正經又有責任心的讀書人。
現實往往比想象中更殘酷,孫秀才沒有一絲讀書人應有的氣節,更像是一個衣冠禽獸,敗類。他不是一個良人,12歲成為秀才,可到30歲依舊處於這個位置上,沒有絲毫的上進之心。娶了淑蘭回家後,不僅沒有好好對待她,反而肆無忌憚花着淑蘭的嫁妝,過着富貴的生活,還不忘給自己納了多個美妾。孫秀才的母親,更是一個刁蠻任性,不講理的惡婆婆,因淑蘭嫁入孫家一直未有身孕,對她各種打罵苛刻對待。
面對這樣的境遇,淑蘭的性子決定了她的處事方法。
淑蘭,其人性格温和軟弱,不善於鬥爭,被家暴欺負後,只是一味的哭泣,選擇回孃家。可這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盛家長房面對哭泣的女兒,只能夠將大事化小,次次都給孫家送鋪子,希望孫家看到財富的面子上,能夠對淑蘭好一些。
禽獸與人的不同在於,人會感恩,可禽獸不會。接受盛家恩惠的孫秀才,不僅沒有對自己妻子好一些,反而更加過分,變本加厲的欺負淑蘭。這一切在孫秀才想要迎娶娼妓進門之時,淑蘭終於不再一味的忍受,選擇反抗,在明蘭的幫助下,成功與孫秀才和離,開始了自己新的人生。
可以説淑蘭的人生,在遇到孫秀才後發生了重大的轉折,本是家中被寵愛的大小姐,卻在嫁錯人後一再被欺辱。
當年,淑蘭嫁給孫秀才時,盛家長房給她準備了兩千兩的嫁妝,這絕對是一筆鉅額財富,盛家給女兒準備如此多的嫁妝,就是害怕她婚後受到欺負。當時,與淑蘭成親的孫秀才,家中可謂是一貧如洗,沒有像樣的資產,不過是擁有一個神童和12歲中秀才的名聲。
若孫秀才真的能夠踏實認真的努力讀書,再加上盛家的財力支持,他的未來未必不能夠成就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可盛家識人不清,孫秀才在得到淑蘭鉅額嫁妝後,完全放棄讀書的念頭,整天痴迷於流連花街柳巷,揮霍財產,貪吃懶惰,還因淑蘭久久不懷孕,對她非常不滿。最終他的劣跡,讓盛家和淑蘭徹底死心,用一紙和離書,永遠解決了孫秀才。
其三,和離後兩人境遇截然不同。
淑蘭的性格軟弱,嫁給狼子野心的人,必定會被欺負,這點從嫁給孫秀才後她的悲慘生活就可以看出來。兩人和離後,淑蘭嫁給了一個鄉下的大户人家,此人和善又憨厚,和孫秀才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兩人更是養育了一對龍鳳胎,將婚後的生活過得甜甜美美。
孫秀才的生活是徹底從天堂掉到了地獄,他能夠肆無忌憚都瀟灑享樂,本質上的因為淑蘭嫁給他時帶來的嫁妝。
可兩人和離後,淑蘭的一半嫁妝被她帶回盛家,留給孫秀才的在他瘋狂揮霍下所剩無幾。他一直想要納進門的娼妓,更是在得知他不富裕的時候,將孫家僅剩的財富,全部帶走,還告知孩子並非他的這一事實。原來一直以來淑蘭未曾懷孕,根本不是她的問題,反而是孫秀才自己不能夠生。
孫秀才的結局完全是由於自己的問題,與他人無關。
他求娶了淑蘭,自然與盛家有了關係,在盛家長房的財力支持下,還可以從二房那邊獲得更多的幫扶,他想要更進一步,實則並非難事。既然他能夠小小年紀考上秀才,證明他的確是聰明,有才學的。所以,若他可以踏踏實實的讀書,心中不忘自己的夢想和曾經的豪言壯志,他也不會淪落到如今這個下場。
有時候,品性才是一個人的核心,才學次之。本應該是一件兩家互利的婚事,卻淪落到徹底鬧崩,老死不相往來,歸根究底,盛家長房的眼光不行,為淑蘭選擇了這麼一個禽獸不如的人。幸運的是,淑蘭爆發,在明蘭的幫助下,得到了和離書,否則,她的人生將會多麼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