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箇中國人,中華民族的一員,不管走到哪裏,內心都有一種莫名的自豪感,那這種自豪感又是來自何處呢?中華幾千年的歷史積澱以及各種文化傳承,讓每個中國人都能從中感受到一種厚重,還有各種歷史文物讓這種厚重更加具體,例如長城、大運河等偉大的工程,更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所在,古人利用已有的條件,挑戰了各種不可能戰勝的任務,就算在近代也有像長城一般偉大的工程,比如三峽大壩的修建,在三峽大壩修建過程中,第一道難關就是如何截斷長江急流。
完全截斷長江急流是不可能的人物,在修建三峽大壩的時候,首先要修建一條引流渠,這是修建三峽大壩的基礎,雖然有一定困難,然而和截斷長江主流的任務比起來,也就是小兒科了,如果沒法截斷長江急流,那整個工程也就無法進行了。
當時三峽大壩選址地的左岸是一處突出來的山體,右岸是弧形山體,當時截流長江的難度很大,主截流區的水深達到60多米,長江水速達到4米每秒,拋投的石料很難順利到達目標區域,修建三峽大壩的難度在當時並沒有實例可以參照。
主工程師鄭守仁帶領團隊迎難而上,為了解決石料難投放的難題,設計團隊設計了平拋墊底的投料方案,大意就是通過特殊工具護送石料能順利下沉,通過這個方案不僅能讓石料成功沉入江底,還能改善江底的河牀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