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貧縣的嬗變:脱貧不是終點 振興還在路上

一個國貧縣的嬗變:脱貧不是終點 振興還在路上

從趙家窪到宋家溝,從破窯洞到大瓦房,岢嵐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遷。 韋亮 攝

中新網忻州6月26日電 (楊傑英)盛夏時節,地處呂梁山連片貧困區的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清爽宜人。如今,嵐漪河畔,戰鼓不息,決戰貧困,如火如荼。從趙家窪到宋家溝,從破窯洞到大瓦房,岢嵐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遷。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今年是脱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剩餘脱貧任務從數字上看不算多,卻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必須拿出決戰決勝的態度和舉措,確保深度貧困縣全部如期脱貧。

為堅決打贏深度貧困縣脱貧攻堅戰,各地幹部羣眾鉚足幹勁,扶貧產業鏈條加快延伸,兜底保障網越織越密…… 。記者走進岢嵐縣,實地調研走訪,探究岢嵐如何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

齊心協力 脱貧成效顯著

“提起岢嵐,大家一定會先想到的是山。畢竟‘岢嵐’這兩個字的頭上就頂着‘兩座山’。”岢嵐縣宋家溝鄉柳林灣村黨支部書記竇佳説,沉甸甸的山下面壓着的風,讓我們除了記得家鄉是邊塞深處的一座高古之城,更能想起‘國家級貧困縣’這頂沉甸甸的帽子。

為了摘掉這頂“窮帽子”,2016年大學畢業後竇佳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為家鄉的建設,奉獻自己的青春。

“脱貧致富、鄉村振興離不開我們每個人堅持不懈地奮鬥。”和竇佳一樣,作為一名正在岢嵐縣神堂坪鄉扶貧的年青人,在接觸到貧困户後,張磊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初心。

從原來山上坑坑窪窪的鄉間土路變成通村水泥路,城鄉公交直通每個村口,從以前主要靠人力種地到現在的大型機械,從以前彩電、冰箱、縫紉機到現在的小汽車、電腦、手機,這些原來想都不敢想的,如今成為了現實。

這一切變化的背後,是貧困地區的幹部羣眾共同努力奮鬥的成果,他們為堅決打贏深度貧困縣脱貧攻堅戰鉚足幹勁。

作為首批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在2014年建檔立卡時,岢嵐縣轄2鎮10鄉202個行政村,人口8.6萬。全縣有貧困村116個,貧困人口20271人,貧困發生率31.8%。

這些數字刻在岢嵐幹部羣眾的腦中,提醒他們脱貧工作的不易,深感責任在肩。正如他們的承諾:“這不是一個人的攻堅,是黨中央號令之下的千軍萬馬。摘不下貧困帽子,就對不起腳下這塊紅色土地。”

一個國貧縣的嬗變:脱貧不是終點 振興還在路上

岢嵐,這個曾經的全國深度貧困縣,正向鞏固提升脱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衝刺。 韋亮 攝

近年來,山西堅持把打贏脱貧攻堅戰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堅持五級書記一起抓,黨政主要領導雙組長,全省上下齊動員,生態扶貧、光伏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工作紮實開展,脱貧攻堅取得首戰首勝、再戰再勝、連戰連勝、決戰決勝。

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脱貧攻堅各項政策的同時,岢嵐縣委縣政府紮實有效開展扶貧工作,創新推出“天天到現場”一線工作法,有力推動了193支駐村工作隊和4054名幹部一線行動、現場施工、兑現任務。全縣脱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

2018年底,岢嵐縣116個貧困村全部達標退出,8438户20029名貧困人口穩定脱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38%。2019年,再脱貧86户216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08%。2020年,確保23户48名未脱貧人口全部脱貧,8423户19823名脱貧人口持續鞏固不返貧,堅決確保脱貧攻堅圓滿收官。

精準施策 攻克深度貧困

2014年以來,岢嵐縣聚焦“六個精準”,對標“五個一批”,找準突破路徑,狠抓推進落實,總結出“基層黨建引領脱貧攻堅”“整村搬遷破解深度貧困”“產業開發促進增收脱貧”“生態建設融合增綠增收”“脱貧摘帽銜接鄉村振興”等多條路子,攻克深度貧困。

岢嵐縣把加強黨的領導落實到脱貧攻堅方方面面,通過黨建責任落實推動了脱貧攻堅責任落地,2016、2017兩年脱貧攻堅綜合考核分別全省排名同類縣第二和第四,2017年代表全省接受了國家扶貧資金整合使用專項檢查。2018、2019年脱貧攻堅綜合考核躋身全省第一方陣。

結合全縣山莊窩鋪眾多的實際,實施以縣城和8箇中心集鎮為主要安置點的“1 8”搬遷計劃,推動115個深度貧困村羣眾搬出大山,易地扶貧搬遷專項考核2016、2017連續兩年全省第一。

持續深化羊、豆、馬鈴薯、沙棘、食用菌、生豬六大傳統業產業和光伏、中藥材、鄉村旅遊三個新興產業“6 3”產業開發,促進農民增收。2019年實現貧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2元,較全縣同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2883元,較2014年的2989元增長8053元,提高了2.69倍。

退耕還林、生態治理、生態管護保、沙棘改造、林業產業開發“五個一批”工程,全縣生態綠化26.74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10.02個百分點達到26.03%,林木綠化率提高6.49百分點達到41.99%。

按照中心集鎮型、創衞引領型、特色風貌型、旅遊帶動型、美麗鄉村型、達標出列型6種類型,對全部153個村進行了對標提升,啓動以美麗鄉村、衞生鄉村、清潔鄉村、文明鄉村、平安鄉村“五村聯創”為主抓手的鞏固提升計劃。

“三年來,岢嵐縣攻堅克難,實現了高質量脱貧摘帽,蹚出了一條立足脱貧、着眼小康、銜接振興的‘岢嵐路子’。”岢嵐縣扶貧辦主任趙利生説,我們要始終把脱貧攻堅責任扛在肩,解難題,抓發展,為羣眾辦實事。

脱貧摘帽不是終點,是新生活、新徵程的起點。今年是脱貧攻堅的收官期,也是鄉村振興的起步期。岢嵐縣將持續推進全面脱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

鞏固攻堅成果 全力交好總賬

2020年,岢嵐圍繞全面脱貧、全面小康,繼續開展“天天到現場”進村工作制和入户工作法,將99個行政村人口精準實施“户分六類”,重點關注226户重點監測户、292户臨貧邊緣户和5052户兜底保障户,實行常態化動態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幫扶解決,確保精準幫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進一步守住精準底線。

在產業扶貧方面,建設特色種植園區9.6萬畝,帶動貧困户3412户;高效推進8萬畝工業火麻種植加工綜合利用項目;在搬遷村種植2.16萬畝中藥材帶動貧困户1730户,光伏扶貧電站帶動貧困户8446户;完成晉嵐絨山羊育繁推一體化項目,山西新大象7個育肥豬場建成運營,帶動畜牧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當前,岢嵐縣正在藉助鄉村振興戰略,土豆、蘑菇、中藥材等種植,以及招商引資等多元產業,為振興發展開啓“加速度”。

忻州市委常委、岢嵐縣委書記王志東説:“提升傳統產業,支撐貧困户持續增收。壯大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帶農增收。培育新興產業,引領貧困村快速增收。岢嵐的產業扶貧之樹開枝散葉,正迸發前所未有的旺盛生命力。”

如今,岢嵐,這個曾經的全國深度貧困縣,正向鞏固提升脱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衝刺。(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70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個國貧縣的嬗變:脱貧不是終點 振興還在路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