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自建國之後,就一直在擴張領土,謀求建立南亞地區霸權,為此先後吞併諸多土邦王公,比如海得拉巴、朱納加德,甚至還有錫金,連英屬、葡屬印度領地也被其吞併,但面積14.757萬平方公里的孟加拉被排除在外,印度只是幫助它擺脱巴基斯坦,並沒有吞併它。印度放過了孟加拉國,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它實力不夠,不具備吞併孟加拉這個人口過億區域的能力。
很多人過高估計了印度的實力,別看它今天到處買買,實際上它並沒有表面上那麼雄厚的財力。有人計算過印度的債務高達1.17萬億美元,佔到該國GDP的68.1?相當於外匯儲備的250?這個數據被國內的軍事專家引用,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足夠説明印度沒錢了!它的窮兵黷武馬上就要到盡頭
(不管今天還是過去,印度都不算是強國)
印度在上世紀更算不上經濟、軍事強國,尤其是在1971年孟加拉國脱離巴基斯坦時,印度空有接近6億的人口資源,卻拿不出武裝百萬大軍的軍餉和裝備,甚至連它當時用的步槍子彈都依賴進口,這樣的印度打不起持久戰,因此肢解巴基斯坦的行動必須速戰速決。
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圖謀計劃了很久,但從未想過吞併東巴,它心裏明白,東巴只是不滿西巴分走了自己的財富,但對印度天然的牴觸才是主要矛盾,換言之東巴骨子裏無法接受印度,原因是什麼大家都明白。
印度在前兩次印巴戰爭中深感兩線作戰壓力山大,它想讓孟加拉脱離巴基斯坦保持中立,卻不認為有吞併它的可能,連印佔克什米爾都是自治領地,而且各種反抗勢力、路邊襲擊不斷(大去年還發生幾十名警察遇襲身亡的慘劇),印度實在想不到長期佔有孟加拉的條件。經過多年準備後,印度趁東巴忍無可忍宣佈自立時,果斷出兵幫助它脱離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國,這次行動看似順利,實際上也是有風險的。
印軍當時兩線作戰,在西邊的30萬大軍硬鋼巴基斯坦25萬主力、東邊還有17萬人對付孟加拉地區的9萬巴軍,可見印度在西線沒有什麼大的優勢,必須快速解決孟加拉。考慮到印度國內有眾多的MSL人口(如今有2億),克什米爾和錫金都不太平,1962年又在藏南地區遭遇慘敗,印軍不敢深陷戰爭泥潭,它需要速戰速決,在國際勢力干預、內部出現動亂之前,做成孟加拉自立門户的既成事實。
孟加拉地區的9萬巴軍戰鬥力不俗,在第一次印巴戰爭中並沒有讓印軍佔到便宜,25萬正規軍也有可能拖垮印度的30萬人,要不是失去了孟加拉地區的民心,印軍不太可能得逞。
孟加拉地區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經濟潛力遠遠超過巴基斯坦,在東巴、西巴沒有分開之前,東巴孟加拉貢獻了巴國GDP的絕大部分。但孟加拉卻沒有相應的政治地位,財富的絕大部分都被西巴拿走了,由此引發嚴重不滿,東巴甚至不惜藉助印度的力量擺脱西巴的剝削。
可一旦併入印度會如何呢?孟加拉的精英們不傻,他們也知道,印度對待孟加拉肯定還不如巴基斯坦,看看印度境內的MSL就知道了,因此他們強烈排斥印度佔領,積極尋求自主自立,如果是克什米爾、錫金那樣的小邦也就罷了,可1972年的孟加拉擁有6662萬人口,如此大的體量讓印度心生恐懼,也讓印軍倍感壓力。
(印軍也不太友好)
當印度17萬大軍攻下孟加拉後,全世界都在看着印度的下一步選擇。在歐美國家看來一旦印度吞併孟加拉,當初英國肢解南亞大陸的“蒙巴頓計劃”就落空了,一個強大的印度不符合歐美國家的利益,因此他們肯定也不會袖手旁觀。
很明顯,在1971年印度的國際影響力、軍事實力、經濟能力都不允許它長期佔有孟加拉國,果斷撤離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