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説起中國空軍戰鬥機進行對地轟炸和攻擊,人們腦海裏第一反應,絕對是中國各款戰鬥機俯衝而下,向地面靶標齊射火箭彈——戰機翼下火光四起,地面靶標硝煙瀰漫的震撼場景。不久前,《解放軍畫刊》就刊登了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部的訓練照片,我軍最新型的蘇-35戰鬥機進行火箭彈訓練的情景。這種擁有矢量噴管的超機動戰機,攜帶2具傳統的122毫米口徑的火箭彈發射巢,向着地面靶標猛烈開火。
在如今這個時代,火箭彈和鐵炸彈一樣,已成為最為落後的機載武器彈藥,屬於最落後的一種對地轟炸武器。今天各類先進戰機往往更青睞掛載各類精確制導炸彈、對地導彈進行對地轟炸攻擊。但是,在中國空軍這邊,這個規律趨勢並不是太適用。
無論是國產最先進的殲-10C、殲-16兩款三代半戰機,還是從俄羅斯引進地最先進三代半戰機——蘇-35SK,它們都無法逃過“打火箭”的這個命運。甚至在很多人眼裏,只有打了火箭彈,才能算是中國的戰鬥機,才是一款形成戰鬥力的戰鬥機。
殲-10C、殲-16、蘇-35SK這些如此先進的三代半戰鬥機都要打火箭彈,剩下的蘇-27/30、殲-11、殲-15、殲-10等一系列三代機打火箭彈就更加“家常便飯”了。那麼,為何在今天,中國空軍還要讓各款戰鬥機堅持不懈進行火箭彈對地攻擊訓練呢?其實這一局面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具體如下:
第一種因素:不能用。這裏的不能用是指不能用精確制導武器。中國空軍裝備有數百架蘇-27SK、殲-11A戰鬥機,這些戰鬥機是純制空戰鬥機,缺乏多用途能力,對地攻擊能力偏弱,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只能是打打火箭彈,扔一下鐵炸彈,部分早期服役的殲-11B也同樣如此。由於它們數量比較龐大,上鏡率也比較高,外界也就經常看到它們打火箭彈的身影。
第二種因素:價格低。火箭彈的價格很低,這一點自然不用多做解釋。有數據顯示,火箭彈的使用成本只有制導炸彈、導彈的幾分之一甚至是十幾分之一。平時訓練時,自然傾向於多打火箭彈,能省一點是一點。再加上中國航空火箭彈種類豐富、庫存量極為龐大,精確制導彈藥數量相對較少等一系列原因,就導致公眾經常看到的都是齊射火箭彈進行對地打擊的場景。
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空軍,他們的戰鬥機對地攻擊實彈訓練,也有大把打火箭彈、打機炮和扔鐵炸彈的,使用精確彈藥的次數並不多。例如美軍的飛行員每年平均每人也就有一次激光制導炸彈或衞星制導戰鬥等精確制導對地攻擊武器的實彈投擲機會。
第三種因素:威力大。火箭彈的威力並不小,對地打擊效果並不差。和一般機載導彈相比,單枚火箭彈威力往往是出於下風的,但是戰鬥機打火箭彈並不是一枚一枚地打,而是採用齊射方式。一個火箭彈巢的管數往往在8~18管之間,一般戰鬥機會攜帶2~4個火箭彈巢,數十枚火箭彈直接糊在目標臉上,毀傷效果明顯不弱於導彈。在面對防護能力較低、比較分散的目標時,它的打擊效果尤為明顯。從我們空軍的可能作戰環境、場景來説,火箭彈這種簡單粗暴武器的存在還是很有必要的。
有網友甚至PS了中國空軍殲-20戰鬥機打火箭彈的圖片。
第四種因素:訓練飛行員。其實,別看火箭彈使用起來簡單粗暴,對於飛行員來説,要打好火箭彈並不簡單。要保證火箭彈能夠命中目標,這需要飛行員對戰機操縱非常熟悉,對戰機速度、姿態、高度、發射陣位、發射時機的選擇把握非常到位,甚至比使用制導炸彈、導彈還要難。假如一名飛行員能夠熟練使用火箭彈,説明他的戰機操縱水平、抗壓能力、膽量、信心都比較高,執行其他任務也不在話下。所以,空軍飛行員經常有“會打火箭彈才是大本事”的結論。其實世界各國空軍都在練習打火箭彈,只是中國和俄羅斯更重視而已,在將來這也許就是我們的一種優勢呢!
不過,千萬不要因為經常看到齊射火箭彈就認為中國戰鬥機對地攻擊時只能、只會使用火箭彈。如今中國各類制導炸彈、對地導彈種類、數量都不少,日常掛載使用也並不罕見,只不過是報道比較少而已。有資料顯示,在中國空軍一些頂級演習中,火箭彈已經完全上不了枱面,全部換成了各式先進制導彈藥,它們才是未來真實作戰中對地轟炸的主力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