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武川縣93名優秀人才“回巢”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綜合

24歲的郭英是一個開朗樂觀的姑娘,2019年畢業於呼和浩特建校。她來自於一個貧困家庭,父母殘疾,全靠低保金生活。年幼時的郭英就開始幫助父母幹農活,刨土豆、掰玉米,對農村的生活環境很熟悉。

2020年3月,郭英被選聘到武川縣哈樂鎮車輔村村委會工作,三個多月來,她負責村委會三務公開的工作,包括平台信息的整理、低保户信息整理,瞭解村裏低保户的情況。

“從小就生活在農村的我,對農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回村任職讓我更有歸屬感。工作了一段時間,親身體會到基層工作的不易。接下來,我會繼續走街串户瞭解民情,和大家一起探尋致富路子。同時還會積極宣傳相關政策,幫助村民學習相關農業知識,關注困難家庭和留守兒童,讓大家真切感受到政府的關懷。”郭英告訴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對於農村的發展,她有着自己的想法。她説在村裏工作的這段時間,她發現人們給莊稼打農藥時依然是老舊辦法,既笨重又費時費力,她想到如果使用無人機打藥,正好解決了農民的這些難題,目前她正在考察這個項目,想方設法為家鄉的農民引進這個新方式。

有動力,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武川縣耗賴山鄉大豆鋪村的大學生賀佳璐説:“我想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説事議事,努力和大家一起走出貧困、走向富裕的目標。”

2020年4月,賀佳璐來村裏任職,剛來的時候不熟悉貧困户的情況,跟駐村幹部學習脱貧攻堅工作,對6户貧困户情況比較瞭解,還負責三務公開和扶貧相關工作等。村委會的幹部和駐村幹部給了她很多幫助,到目前她積極投身到鄉村治理、“三農”政策宣傳、村級事務管理、扶貧產業發展等各項工作中除了理想和信念,更多的年輕人認為理想的前途在於一點一滴做起。

“從繁華喧鬧的城市到泥土芬芳的農村,在基層,第一天結束工作之後孤單感倍增,切斷一切娛樂活動和喧囂,但是我很喜歡這種真實,在真實的工作中真實地生活。經過五天適應期,我完全可以融入,這幾天基本瞭解清楚了目前要執行的工作內容,被大家親切稱呼為鐵舅的馬支書和博學多才的王老師耐心給我講解目前的工作內容,幫我進入角色……”這是一段來自於大學生蘭燕婷的日記,她告訴記者,來振興元村村委會工作的這段時間,她已經喜歡上農村的環境,她放棄了在城市工作的機會選擇了這裏,是因為她認為農村的前景更吸引她。

武川縣人事局局長趙志文介紹,這些大學生填補了村級高學歷人才空缺。通過新聘人員試崗鍛鍊、集中培訓的方式,幫助他們儘快熟悉基層工作,提升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和水平。把一線作為鍛鍊大學生的磨刀石,給他們壓擔子,幫助他們強本領、練內功,豐富農村工作經驗,讓人才扎到最基層,儘快成長。

有保障,築巢“聚人才”

正是眾多像郭英、賀佳璐、蘭燕婷一樣懷揣紮根農村夢想的大學生,讓武川的每個村莊留下了一個“不走的大學生”。呼和浩特晚報記者瞭解到,武川縣聚焦破解鎮鄉農村“人難選、選人難”的問題,通過多渠道拓寬選人用人視野,推動優秀人才向農村基層紮根,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全覆蓋,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輸送新鮮血液。

2020年開始,武川縣以公開擇優選聘的方式從農村貧困家庭大學畢業生中選聘行政村“兩委”工作人員。據瞭解,第一批是從2014年以來武川縣建檔立卡貧困户家庭大學畢業生中評選,第二批擴大到武川縣農村一、二級殘疾人家庭和低保户家庭大學畢業生中評選,第三批的人才選拔擴大到全縣所有農村家庭大學畢業生中進行。目前,93名優秀本土人才成功被引“回巢”,現階段正在村委會進行實踐考察,他們積極投身到鄉村治理、“三農“政策宣傳、村級事務管理、扶貧產業發展等各項工作中,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説事議事,從“輸血”變“造血”,從“來幫我”到“我來幫”,更能持久有效的實現走出貧困、走向富裕的目標。(記者 張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