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以前,陳接運在山西省民政廳工作,隨着機構改革,他離開自己熟悉多年的工作環境,來到省委應急管理廳任救災和物資保障處處長一職。“為受災羣眾力爭每一份保障,這讓我感到踏實、心滿意足。”陳接運説。
瞄準短板弱項,鐵杵也能磨成針
機構改革後,隨着部門職能調整,救災隊伍需要重建,救災工作面臨諸多新挑戰。全省11個市中只有4個市,117個縣中只有8個縣的民政救災工作人員轉隸到應急管理部門,絕大多市、縣僅劃轉了民政救災職能,鄉鎮一級改革普遍存在涉災職能劃轉,但無人員轉隸的現象。應急管理部門新接手的同志完全是面對一個陌生的領域,基層救災工作人員斷層、工作斷檔的問題尤為突出。陳接運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他帶着處室人員實地調研,以期能夠深入分析、精準突破。
2019年5月初,陳接運主動協調組織11個市局和部分縣局的救災骨幹參加災害信息員師資培訓。汛期來臨前的6月初,他又組織對11個市應急管理局分管局長、救災科長及117個縣(市、區)的救災股長等160餘人開展自然災害救助和災情管理業務培訓,對救災救助、救災隊伍建設、救災物資儲備、汛期應急救助、災情統計核查、受災羣眾生活保障等工作進行系統安排。首次專項業務培訓,解決了基層應急救災幹部的業務急需。
培訓結束後,他及時把支持市縣培訓作為主題教育“三服務”的具體措施,赴忻州、太原、晉中、大同、長治、運城、呂梁等市進行10餘次講座輔導,面對面講、手把手教,迅速提升全省應急管理部門基層救災幹部的業務能力。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山西省重新組建的“省-市-縣-鄉-村”應急救災隊伍在救災工作中發揮了預期作用。
隊伍組建後,陳接運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制度建設上來。就自然災害災情核查統計報送、災情核查和災損評估、救災物資申請審批程序和調撥機制,以及災後重建等工作,他和同事一起健全機制、出台相關規程,為基層規範開展受災羣眾救助提供製度支撐。
櫛風沐雨,一直奔赴在救災路上
“救災工作就是要服務好老百姓,就是要以保障受災羣眾基本生活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最壞處着眼,做最充分的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陳接運這麼説,也是這麼做的。
2019年春夏季節,山西中南部農作物遭受嚴重旱災,局部地區洪澇、風雹、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也較嚴重。面對災害,他十餘次帶領處室的同志到重災鄉村的田間地頭核查災情,指導基層做好災情核實、統計、上報及災害救助工作。全年一對一、點對點審核和電話指導11個市105個縣上報災情978條,通過“國家自然災害災情管理系統”嚮應急管理部報送災情324次,做到了初報及時、續報規範、核報準確。
2019年8月3日至5日,太行山及中條山腹地一些鄉村發生的嚴重洪澇災害造成部分房屋損壞,甚至倒塌。許多村民頓時無房可住,無米可炊。陳接運第一時間帶隊深入忻府、定襄、陽城等重災縣(區)實地查看房屋倒損情況,緊急調撥帳篷、摺疊牀、棉大衣、棉被等救災物資發放給當地羣眾。
今年4月下旬,受強冷空氣影響,忻州市持續出現大風降温天氣,夜間最低氣温在-9℃以下。導致忻府、定襄、原平、河曲、偏關等9個縣(市、區)梨樹、杏樹、桃樹、李子樹、核桃樹、花椒樹等各類經濟作物損失慘重,此次災害忻州市9個縣就有16.36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約1.69萬公頃,成災面積約1.53萬公頃。陳接運實地考察後指導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幫助受災羣眾生產自救,把受災羣眾經濟損失降到了最低。
一名黨員一面旗,就是要做出個樣子來
心裏裝着羣眾,便能把他們的困難和需求放在心上。
2019年一入秋,陳接運就積極謀劃做好受災羣眾冬春生活救助,及早組織開展全省受災困難羣眾去冬今春救助需求調查評估。不管天氣多麼惡劣,他都帶隊深入重災縣和救災工作薄弱縣實地指導災害救助工作,走村入户,詳細調查瞭解受災羣眾困難和需求。
今年春節假期,陳接運和同事主動放棄休假,全力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協調部門、調動物資,有力支持基層疫情防控,紮實有效做好應急物資保障工作。經他協調,省、市、縣三級應急管理部門共調撥帳篷8772頂、摺疊牀7389張、棉被10419牀、棉大衣19281件、棉衣褲毛毯防護服、桌子方便麪等其他物資33020件,解決了當地羣眾防疫物資短缺問題。
陳接運牢記着“一名黨員一面旗,遇到的困難比想象的要多,取得的成績比預料的要好”,未來的日子,他將依然篤定向前。
來源:人民網 記者:王宇 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