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冠肺炎疫情依舊肆虐,騷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8月28日,人們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林肯紀念堂附近參加反種族歧視和暴力執法示威活動。
在日前舉行的美國兩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民主黨與共和黨對美國現狀做出截然不同的兩種解讀,借社會問題向對方黨派發起猛攻,更致力於塑造競選對手“不稱職”的個人形象。
兩黨競選團隊皆採用“貼標籤”的方式拉取選票,本屆美國大選也因此成為歷史上對立情緒最突出的大選之一。競選策略對選民能否起效仍有待觀察,但兩黨“抹黑戰”造成的美國社會撕裂無法通過競選口號彌合,美國政治極化背後的社會問題也將是任何一位總統上任後都難以解決的困局。
“黑暗”的兩個美國
截至8月27日,美國新冠累計死亡病例突破18萬例,短短11天內死亡病例增加萬例。與此同時,美國反種族歧視和抗議暴力執法的抗議和示威活動進入新的高潮。28日,數以萬計的美國民眾聚集在首都華盛頓林肯紀念堂附近,抗議針對少數族裔的暴力執法和種族歧視。民眾在恐懼中生活,又對執法機關缺乏信任。
8月28日,人們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林肯紀念堂附近參加反種族歧視和暴力執法示威活動。
這場示威活動發生在美國兩黨全國代表大會之後。兩黨在種族問題上各執一詞: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稱美國處於“黑暗時刻”,種族歧視是當前面臨的危機之一;特朗普則稱民主黨“讓美國陷入黑暗”,描繪拜登執政後將出現的可怕景象。兩黨既以美國的“黑暗”攻擊對手,又不約而同地對部分事實採取沉默態度。民主黨大會很少提及伴隨反種族歧視抗議出現的暴力活動,共和黨大會基本不談警察對非裔過度使用暴力造成的悲劇,對方描述的美國彷彿“很大程度上不存在”。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學者趙國軍指出,美國目前的政治生態呈現極化,民眾對社會現實的理解依賴政黨給出的解讀,兩黨也傾向於給自己和對手貼上“標籤”,通過話題炒作爭取更多選票。
大會前後,共和黨以“為你而戰”的政治綱領承接“美國優先”論,煽動白人選民對社會現狀的不滿;民主黨則較多表現彌合社會分裂的“同情心”形象,將大選轉變成反對特朗普的“全民公投”。
特朗普在白宮南草坪發表演講接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學者陳佳駿認為,民主黨傾向於表現理性、團結的温和形象;共和黨則不斷渲染選民對社會動盪的恐懼,表達上更為激進。兩黨的對立情緒在本屆大選中尤其突出,在歷屆美國大選中比較罕見。
向競爭對手“潑髒水”
除不斷強化黨派定位、攻擊對手的政治理念,兩黨對競爭對手個人形象的抹黑也上升到了新高度。陳佳駿指出,美國大選中針對候選人的個人攻擊並不普遍,本屆大選呈現更加“個人化”的色彩。
出現在對手描述中的兩位候選人總是一副“反派”面孔,兩黨在塑造對方黨派候選人的負面形象中下足了功夫。特朗普曾多次嘲諷拜登為“瞌睡喬”“極端左翼傀儡”“民主黨歷史上最差的候選人”。民主黨在政治宣傳中則將特朗普宣傳為一個鼓吹暴力的右翼政客,把國家“搞得一團糟”。
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連續兩週高於100萬人,這是洛杉磯一家關閉的店鋪。
人們在美國肯塔基州法蘭克福排隊等待就業中心開門。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學者張騰軍分析,兩黨都不足以憑藉“鐵票倉”贏得大選勝利,遂以針對候選人的個人攻擊激發搖擺選民的厭惡情緒,賺取更多選票。
“拜登煽動選民對特朗普的厭惡可以從側面證明自己更適合當總統,特朗普則將美國的糟糕前景與拜登聯繫在一起,寄希望於拜登的形象崩塌。”張騰軍稱,為了在複雜混亂的局勢下爭取更多選民,特朗普加足馬力攻擊拜登,拜登也轉守為攻。
拜登在線出席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
陳佳駿指出,特朗普在2016年借個人攻擊打擊前候選人希拉里,共和黨選民比較“買賬”,此次也想如法炮製。而民主黨若採用相同策略卻未必能奏效,因為對不少共和黨選民來説,選擇特朗普並非基於其個人魅力,而是他塑造的“特朗普主義”。
根據美國皮尤中心8月的數據,支持拜登的受訪者中有56%是因為“拜登不是特朗普”,僅9%是因為更青睞拜登的政策主張,而支持特朗普的受訪者中,有21%的人是因為政策主張選擇了特朗普。
“特朗普的一些醜聞已在2016年被曝光過。相比特朗普,拜登因醜聞受損的可能性更大。”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學者孫成昊分析,參考往屆大選,兩黨可能在10月放出更多話題為大選造勢,屆時“十月驚奇”可能將對拜登帶來不利,特朗普也可能在此時宣佈與經濟、疫苗等領域相關的的利好吸睛。
互貼“標籤”加劇政治極化
因疫情應對不力和經濟萎靡等問題,特朗普的民調支持率曾較大幅度落後於拜登,近期這一差距正在縮小,民調機構“特拉法加集團”8月28日錄得的最新數據顯示,在兩黨大會結束後,特朗普民調支持率領先拜登2個百分點。
陳佳駿分析,民調支持率存在“會後抬升”現象,兩黨大會中媒體不斷炒作相關話題,選民的熱情程度因此上升。隨着時間推移,候選人的支持率交錯還會再次出現。
儘管在爭取選民的道路上都有所前進,但兩黨目前仍有一些弱點難以突破。陳佳駿指出,作為非執政黨的民主黨更難營造話題,只能通過輿論壓力獲得優勢;共和黨想要複製2016年大選的嘗試,但在今年美國危機疊加的狀態下執行效果仍未可知。
美國加強白宮及周邊區域安保措施。
美國在疫情期間舉行大選存在諸多變數,兩黨對可能決定選情的搖擺州加大了宣傳投入。美國“政治”網站報道,特朗普競選團隊今年在弗羅裏達州投放的競選廣告支出已超過2016年全年支出。拜登競選團隊預計將支出2.8億美元用於在電視及數字媒體投放競選廣告,關鍵搖擺州將是投放重點。
這些充斥在媒體、社交平台與民眾日常生活的競選宣傳,既誇口本黨派候選人的個人魅力,也或明或暗地羅列競爭對手的種種缺點。在民主黨的競選廣告中,拜登跑上樓梯和特朗普走“下坡路”的鏡頭相繼出現,政治隱喻已不再含蓄。共和黨的廣告更是以完整篇幅攻擊拜登的方方面面。
兩黨激烈交鋒中,美國民眾對兩黨態度繼續走向兩極分化。孫成昊指出,兩黨互相攻擊與抹黑,是美國政治極化生態的直觀展現,近年來,兩黨爭相營造話題、製造分歧,客觀上反映了美國人口結構性變化等深層次矛盾已愈發嚴重。
弗洛伊德死亡地再入緊急狀態。圖為國民警衞隊人員部署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街頭。
美國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警察23日開槍擊傷29歲黑人男子雅各布·布萊克。圖為布萊克的親屬在新聞發佈會上哭泣。
“兩黨更看中大選利益,為此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孫成昊認為,疫情期間,美國貧富差距、教育和衞生問題被進一步放大,美國兩黨喊出的政治口號無益於問題的解決,也沒有任何一位上任的總統能夠解決。兩黨給對方貼上的“標籤”無形中進一步加劇了政治極化,讓美國社會在撕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記者】泠汐
【策劃】彭奕菲
【圖片】新華社
【作者】 泠汐;彭奕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