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劍網三中元節活動的成就是由四個前置小成就組成的,四個成就代表四個隨機任務,當我們做中元節活動到了摸祭壇F祭壇這一環節,就會隨機摸出四個道具,四個道具就完成後就能完成四個小成就,道具是隨機的,每天只能一次。
在主城npc蔣玉宸那裏接取一系列任務以後,到揚州再來鎮找到方士npc南宮麟。
囉嗦一堆之後會接到一個祭拜的任務。
這時候打開地圖,看地圖上的龍頭位置,那裏就是祭壇的位置,不用在揚州切磋區域一直等。
如果一個點沒有,可以去下一個點,直接f這些祭壇就可以了。
然後會出現善良的魂靈,直接對話就可以獲得5分,可以打的魂靈打掉也是5分,可以打的怪不用擔心別人會給你搶掉,即使別人搶到了一仇然後打死分也是算在你的身上。
祭壇不是一直存在,消失之前會出一堆小怪,好像是站在旁邊就能吃到分。
重點是中元節成就,在摸祭壇的時候,有幾率隨機獲得以下四個任務中其中一個任務的任務物品。
這個長槍是第一個小成就,[長槍安在]的。npc會讓你去戰亂.天策找楊寧。
到了戰亂天策,建議直接飛刀天策大營那邊再入定。也就是血戰打男女神的地方,楊寧已經死了,自然需要入定才能看到。
入定找到楊寧,他會交給你一個檫槍的任務。
[我飛到老天策一直入定進不去老天策,半天才發現飛錯了就很難受,等我飛到戰亂給你們截圖]
這個是楊寧的位置,擦槍的任務就在楊寧附近,所以直接飛到這邊入定找了楊寧,還魂做擦槍的時候就不用再飛過來了。
還魂摸槍,然後交任務。這個小成就就做完了。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Coco”:最帥的琴爹是我
今天是週末,也是中元節。古代的中元是非常重要的節日,現在則幾乎不為人注意。這很容易理解,因為中元節主要是祭祖,我們現在流行的的節日,如果不能藉此約炮或剁手,多數人是沒什麼興趣的。
筆者想事先提醒一下,因為中元節對那個世界太重要了,所以在這一天遇到鬼的概率非常大,如果不是慾火焚身,還是儘量別選這一天約炮。因為有不識相的人,就此送了性命。
清代浙江某地有個姓張的年輕人,音樂天分很高,擅長各種樂器,而且他顏值也高,所以深得當地妹子們的歡心,張小哥因此也頗為自得。某年正逢七月半,張小哥夜晚出門閒逛,聽到不遠處的巷子裏有女人的哭聲,“悽惋綿摯”,尋聲細辨,應該是年輕的女子在祭奠剛剛去世的丈夫。
張小哥聽着哭聲,竟然心神不寧,“魂蕩神怡”,忽起邪念。轉身回家取了簫回到巷口,應和着女子的哭聲吹奏,旋律和情感完全與女子的哭聲合拍。
這次可能是他一生中發揮得最好的一次,就在張小哥沉浸在音樂帶來的豐富情感之時,身後有一隻手伸出,一巴掌扇在他臉上。這一巴掌打得太狠,不僅簫被打落,而且半張臉都立刻腫了。張小哥扭回頭,卻什麼人也沒看見。他捂着臉回到家裏,向妻子交待了經過,第二天就一命嗚呼(《北東園筆錄續編》卷三“張氏子”)。
雖然故事最後也沒交待那一巴掌是誰打的,但筆者覺得,應該是女子的亡夫。中元節這天,各家逝去的祖先,都會回來享用子孫預備的祭品。結果遇上一浮浪子弟,學司馬相如的琴挑,這一巴掌不是理所當然嗎?
中元節有放河燈為鬼魂照路的習俗
中元節回家探望的祖先很多,只是絕大部分人都看不到。蘇州有户姓羅的人家,中元節那天,按照傳統的禮儀祭祖。當時家裏新僱用了一個無錫的小孩,忽然大聲説:今天家裏怎麼這麼多客人啊。有穿着蟒袍補褂的官老爺,有戴着鳳冠霞帔的官太太,還有穿着花棉襖的新娘子。這麼熱的天,他們怎麼都穿着冬天的衣服,為什麼不換夏裝,涼快點呢?眾人一聽,連忙喝止這口不擇言的小兔崽子。因為這孩子描述的客人的裝束,是死人下葬時常穿的,顯然,這些祖先鬼離開這個世界後,就沒換過衣服(《北東園筆錄續編》卷五“鬼穿下棺時衣”)。
冥府當然會注意到中元節鬼魂返鄉的傳統,所以他們有人性化的措施,這就是法定的假日。
南宋高宗年間,成都人王祖德在陝西做個幕僚,客死異鄉。主官派士卒將其靈柩護送回鄉,而且事先派人通知了他的家屬。王祖德的妻子聞訊,即日就辦喪事。當時正遇上中元節,按照當地的習慣,在中元節前兩天要祭祖,當天到寺廟去參加盂蘭盆會。可是王氏喪服在身,
不便出門,只能在家裏祭拜。正在忙碌之時,有六人抬着轎子進來,轎簾放下,王祖德從裏面出來。他一進門就大呼小叫:早就想回來看看了,恩主太器重我,怎麼也不肯放我的假。苦苦哀求才允許我回來小住,過幾天又要回去。
王氏聽了,一點也不慌,説:主官之前已經派人送信來,説夫君你已經去世了,喪車前天就到了。你現在這算怎麼回事呢?王祖德知道被拆穿,不好意思地笑笑説,老婆你別怕,我確實是死了。這次回來是因為聽説族人要賣掉祖宅,而且家裏藏的“黃筌郭熙山水、李成寒林凡十軸”也要賣掉。我們家裏還沒到揭不開鍋的地步吧,這些都不能賣的。這次幸好是中元節,這天在冥府是法定假日,所以我趁此機會回來交待一下,馬上就得走的。説着向妻子吩咐了家中的一應事務。交待完畢,“忽青煙從地起,跬步不相識,煙止寂無所見”(《夷堅乙志》卷二十“王祖德”)。
王祖德肯定是在冥府謀了一官半職,因為這次回鄉,他坐的是六人抬的大轎,而且,古代的假日只是針對官員的,一般的老百姓無所謂放假與否。中元節的假,是冥府官員的福利,相當於探親假。在《子不語》中曾提到,冥官在中秋節那天也會放假一天。
在法定假期,無論體制內外的鬼,都急着趕回家與家人團聚,而無主的孤魂野鬼,都要在盂蘭盆會上飽餐一頓。有人曾描述盂蘭盆會上趕着吃白食的惡鬼的盛況:“俄有黑氣數十百,其巨如鬥,源源而來,皆從目前經過,隱隱若有聲,的是奇觀。”
中元節那天,如春運般的百鬼夜行,諸位覺得遇到鬼的概率有多大呢?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蘇蕾伊”:中元節是週五吧,我請了假去掃墓的吶,記得很清楚~~~
網友“波瀾”:不止因為和曲那麼簡單吧?線埋得夠長的,可惜。
網友“1228314917”:為什麼不更新
網友“青衿士”:對自家祖先神靈惟有敬重和感念,追思恩德;再説了真有另外一世界的話,祖先也是保佑蔽護後代的多,更不會以“鬼”的形式嚇唬後世子孫了,哪裏會有怕先人魂靈的道理?
網友“amayto”:……
網友“多啦A美小寶媽咪”:家裏今天也會設宴給逝去的先人
網友“Bryts”:神人
網友“馬上紅”:你 牛 !
網友“海闊天空”:至親就算遇見也不怕,靈魂與肉體並無瓜葛。
網友“心底的魚”:有嗎?
網友“紫檀寅梁”:昨晚我就夢到爺爺奶奶和伯父伯母結伴回家了,還有其他鬼化作我伯父的樣子想混進來,被我認出打跑了。
網友“紫檀寅梁”:昨晚我就夢到爺爺奶奶和伯父伯母結伴回家了,還有其他鬼化作我伯父的樣子想混進來,被我認出打跑了。
(1970-01-01)
進入陰曆七月份,陰曆七月份被稱為鬼月。
都知道七月十五是鬼節,又稱為中元節。
傳統文化,人們要在這天要給故去的親人們燒紙。
可你知道你燒的紙錢親人都收到了嗎?
鬼節是民間的老百姓對於七月十五這一天的一個俗稱,
在佛家則稱之為盂蘭盆節,道家叫中元節。傳説中這一天是地獄之門大開的日子,所以這一天也是我們最好的祭奠亡靈的時間。很多人或者請和尚或者請道士做法事超度逝者,更多的人則是去燒紙寄託哀思。燒紙的裏面有很多的講究,如果你燒不好的話,親人很可能收不到。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如何燒紙!
燒紙一般是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在墳前燒,這個在時間上是沒有限制的,你依據當地風俗即可。
第二種燒紙的方式是在路口燒紙。也是我們現在城市人經常用的方式,因為我們可能沒有時間趕到墳地去燒紙,所以我們選在十字路口燒。我們可能經常路過十字路口的時候會看到很多的灰燼,這都是我們常用的第二種方式。那麼説到這第二種方式,有幾個注意事項要記牢。
首先在路口燒,你屬於叫做寄紙錢所以一定要有信封,這個信封在民間又稱之為包袱,叫包袱皮,一般我們到賣冥紙或冥幣的地方,都可以能夠買得到,實在買不到也沒關係,可以用白紙或者黃紙自己糊一個一樣起作用。這個信封一定要在上面寫清楚他的位置,還有就是把錢寄給誰、逝者的名字,以及誰來寄的你的稱謂要寫清楚。寫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傳統的豎寫方式,右上角註明逝者的墳地的具體地點,中間則是逝者的名字,左下角署上兒、孫/全家即可。
關注小編,您的支持就是小編的動力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U74995629”:我一點都不覺得害怕,而且每年一到這天,我就特別想自己家過世的親人。
(2017-08-26)
提起“鬼”這個字我們都會退避三舍,尤其是七月半的鬼節,我們為什麼對於鬼節那麼懼怕?在民間流傳很多關於鬼節的傳説及鬼節禁忌,那麼鬼節的傳説及禁忌有哪些呢?鬼節應該吃什麼呢?大家和小編一起揭開鬼節這個神秘的面紗吧。
關於鬼節的傳説
農曆7月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霄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説。據説,當日閻王也會披着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着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鬼節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説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説當時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羣餓鬼折磨,目蓮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蓮於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捱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説的“鬼節”。
在古代,民間在這一天以剛收成的穀物和禽畜等祭品祭拜祖先,與請清明節上墳相似。而道教的“中元節”、及富哦叫的“孟蘭盆會”也在同一天,又相傳農曆七月是鬼月。由種種的由來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度”。
中元節本來是農曆7月15日,但相沿至今卻被再農曆7月14日。據説在宋朝末年,人們正為農曆7月15過節做準備,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節日就這樣提前了,七月十四就此定下。現在按各個地方習俗,有的是十五過有的是十四過。
鬼節禁忌
傳説由農曆七月一日起,地府中的遊魂野鬼就開始被釋放出來,他們可以在人間遊離一段時間,接受人們的祭祀,直至七月三十,鬼門關會再度關閉,鬼節的節期亦就此結束。
1、忌披頭散髮睡覺
鬼月時,到處都是在外遊蕩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髮,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2、生理期的禁忌.
民間認為婦女同胞在生理期間身體不潔,諸如動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場觀看,以免觸犯神靈,導致不幸,或使得工事無法順利進行。
姑且不論這種説法有無根據,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間真的會因為身體狀況導致自身磁場不穩定,容易受到其他強大磁場的影響,所以還是要多謹慎。
3、忌説鬼字
中元普渡這一天,鬼魂幾乎傾巢而出,無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會的現場,肯定是「鬼」滿為患。
所以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説「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説話,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
4、忌半夜慶生
七月生的人有點可憐,在晚上慶生時多半會出現一些不認識的「人」一起唱生日快樂歌,還是改到白天慶祝比較好。
5、忌亂拍他人肩頭
這項禁忌跟民俗有關,民間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兩肩及頭頂上,會讓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時隨意亂拍他人肩頭,豈不是想拍熄對方的火,讓鬼魂找他的麻煩?
6、忌捕捉蜻蜓及螽斯
民間認為這兩種昆蟲是鬼魂的化身,胡亂捕捉它們,小心引鬼上門。
7、拜門口
七月初一,「鬼門」一開,所有獲准可以返回陽間探親的孤野鬼,將會自陰間一擁而出,四出搶食供品。
因此,在鬼月的第一天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門前擺供祭祀,稱之為「拜門口」。由於只是讓途經的好兄弟小歇吃食,祈別入求它們屋侵擾家人,所以不用提供太過豐盛的供品,通常只需做到下列的幾件事即可。
8、忌半夜晾衣服
濕衣服容易讓遊離電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脱身,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裏,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9、忌亂踩冥紙
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在焚燒時,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鬼魂們生氣之餘,自然會對你不利。
10、忌將筷子插在飯碗之上
吃飯時不可以將筷子插在飯碗之上,其形狀如同香插在香爐上,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鬼節吃什麼
對於每個節日來説,必不可少的就是食物。在節日吃的食物代表的有很多意義,多半是和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的。你知道在中元節要吃什麼食物嗎?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這六種鬼節傳統食物,看完之後是不是和你的家鄉習俗一樣?
1、吃瀨粉
在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
東莞最出名是燒鵝瀨。燒鵝瀨,最講究的是一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隻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製。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一燙放入碗中,然後加上一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一層皮脆肉嫩的燒鵝。
2、蒸麪羊
舊京及華北地區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傳説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説有關。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説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送一對面羊。
這一民俗的另一説法是,母親為出嫁的閨女用白麪塑一雙羊,當然還要蒸熟,而且羊頭還要纏掛上紅布條。孃家要組成一支小型送羊隊伍到新姑爺家,由新姑爺動手切開面羊,並將切下的第一塊用紅繩拴掛在客廳中,這塊“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來新面羊時才能取下來。這其中的講究是“陳羊見新羊,年年有餘糧。”新姑爺切完羊後,要吃羊頭,出嫁的閨女則吃羊腳,其他的分送男方長輩鄰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慶吉祥。
3、吃花饃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麪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
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麪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餘。
4、吃鴨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為什麼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況且鴨爪呈耙狀,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積下惡怨,不肯回到原處),所以選腳掌扁平的鴨子也在情理之中了。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中元節吃鴨是因為傳説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這一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於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游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一到鬼節就吃鴨子。
5、吃扁食
在江蘇省的東縣鄉,很多鄉民在中元節當天都會吃扁食(一種以麪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現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餃子,其實扁食和餃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餃子的區別,首先在皮,其次在餡。
以皮而論,餃子皮較厚,而扁食皮薄如蟬翼,晶瑩剔透。餃子餡少,小到只有大拇指那麼點,因此餃子的個頭也比較小,一碗餃子雖説也有十多個,但在碗中卻只佔到三分之一,其餘全是湯,並且餃子的餡較為單一,多為豬肉加些素菜和調料。而扁食就大不一樣了,不僅肉類、菜類均可入餡,連雞、鴨、魚、蟹、饊子、嫩黃豆等等都可入餡,且特別講究搭配,雞脯配芹菜,豬肉配薺菜,雞蛋配韭菜等等。
6、吃“餃餅”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節他們會吃“餃餅”,一種類似於春捲的食物。相傳,餃餅筒是濟公所留下來的:濟公在國清寺為僧時,見每一餐都剩下許多菜,覺得很浪費,就把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裏供下一餐再食用,這種做法受到了眾僧的喜愛,便流傳至民間。
製作餃餅筒,要先將餡炒好放在一邊備用。常見的餡有豬肉、豬肝、雞蛋絲、豆腐皮、冬筍、豆麪、芹菜、豆芽、海帶、魚乾等。再將事先準備好的麪粉往“鏊”上糊,糊成一張薄薄圓形的皮(糊拉汰皮)。最後將食材按順序裹在糊拉汰皮裏,要做到不能裹得太“胖”,也不能裹得太“瘦”,否則就不好看了。餃餅筒包好了也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黃色並油光發亮。
另外,在山東的獨陵縣,中元節被當地人稱為“掐嘴節”,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
(2017-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