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樓市的平衡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綜合

  縱深話題

  樓市的平衡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資料圖:一在建樓盤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艾琳

  國家統計局最近發佈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額91904億元,增長14.6%,增速回落2.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1.4%,辦公樓銷售額增長25.2%,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增長31.8%。

  與之相對應,商品房銷售面積也呈現回落態勢。1-9月商品房銷售面積11600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3%,增速比1-8月份回落2.4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7.6%,辦公樓銷售面積增長32.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增長23.7%。

  一方面,商品房銷售增幅呈現回落態勢,且隨着調控的延續,樓市降温格局也不會出現大的改變,商品房銷售增幅也可能會進一步回落;另一方面,商品房銷售並沒有出現增幅下降的現象,且仍然保持較高的增長幅度,不僅對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具有積極作用,對房地產市場穩定也能產生積極影響。也就是説,樓市調控沒有對房地產市場產生嚴重影響,而是遏制了房價的過度上漲,避免了房價過快上漲對居民生活帶來進一步傷害,體現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原則。

  樓市調控的目的並不是把房地產市場搞死,讓房價出現斷崖式下跌。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房地產市場,對經濟增長仍然具有重要影響,這意味着對房地產市場只能温和調控、有序調控,而不能把房價作為唯一調控的目標。房價需要控制,但絕不是斷崖式下跌,否則會直接影響經濟的穩定,影響就業,影響發展。應該説,目前的狀態是比較理想的,也是符合調控的目標的,一、二線城市過於火爆的市場得到了穩定,過快上漲的房價也得到了控制,對經濟的作用也得到了比較好的發揮。簡言之,樓市調控的平衡點已經找到,樓市的平衡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黨的十九大報告重申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原則,進一步明確了房地產市場的定位,並圍繞這個定位,提出了“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要求。一旦住房的居住屬性得到明確,今後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就會圍繞“居住”二字而展開,圍繞“居住”二字做文章,無論是住房的供應還是銷售,就都必須突出“居住”二字。其中,購房是滿足居住要求的一種方式,租房也是滿足居住要求的一種方式,租購併舉,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居民的住房問題,才能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今年以來出台的各項調控政策與措施,主要都是圍繞“居住”而展開,除加大保障房、租賃房建設力度,滿足市場需求外,主要通過各種調控手段,嚴厲遏制各種炒房,使炒房者無法再瘋狂炒房、大肆炒房、無所顧忌地炒房。炒房之風遏制住了,市場的穩定性和健康度就大大提升了。

  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投資8064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1%,其中住宅投資55109億元,增長10.4%,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8.3%。可以看到,儘管樓市調控力度很大,各地出台的樓市調控政策多達150多次,但開發商並沒有被完全“嚇倒”,而是對房地產市場仍然具有信心,同時也沒有像過去那樣瘋狂投資、盲目投資,而是謹慎投資、有序投資。

  目前,房地產投資、銷售都沒有受到嚴重影響,開發商投資的謹慎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市場銷售也在逐步變得理性而客觀,因此,市場的平衡性也越來越強,出現大起大落現象的概率大大縮小,風險正在逐步消化。如果能夠繼續保持這樣的狀態,房地產對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改善的作用也將得到進一步發揮,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十九大代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表示,正在加快研究和制定《住房租賃管理條例》。可以想見,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擴大住房租賃業務、提高租賃住房在居住用房中的比重,將成為下一步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如果通過住房租賃市場讓更多居民解決住房問題,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性將進一步增強,再加大房地產市場秩序的規範和整治,有效遏制各種炒房和住房投機,努力規範地方政府行為,弱化“土地財政”,用不了太長時間,中國房地產市場就將真正形成平衡、穩定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