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蕾)“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2020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房住不炒”。
在這一總基調下,如何既能保證房地產市場的供給穩定及多元,又能增強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社會力量尤其是具備期限長、規模大、成本相對較低、穩定性高等優勢的社會資本、民間資本,被賦予了助力地方政府解決這一難題的重任。
就在今天,中國平安(75.140, 0.13, 0.17%)集團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署《公共住房投資建設運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平安集團將從協議生效起至2035年,持續投入資金參與深圳公共住房建設,以長期租賃為主,並優先滿足政府的租賃需求,助力完善當地保障性住房與人才住房制度。
平安集團總經理、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表示,平安集團持續關注並投資民生保障事業,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槓桿和紐帶作用,積極參與並引導帶動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公住房開發建設,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機制和模式。
這是保險機構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民生工程的一次重大創新,是建設新型多層次住房體系的一次有益探索。
持續投入15年,以長期租賃為主
2018年8月,深圳市政府出台《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系統構建了面向2035年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明確提出新增建設籌集公共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的奮鬥目標。
為全面實現上述目標,需要引入多方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據上證報瞭解,平安集團與深圳市政府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不具有排他性,其他企業、社會組織等市場主體,也可參照該協議積極參與深圳公共住房項目投資建設運營。
從公共住房制度角度來看,此次項目打造了公共住房的創新樣本,對深圳市乃至其他地區的公共住房建設具有示範效應,為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建設新型多層次住房體系做出了有益探索,亦可實現多方共贏。
於當地政府而言,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將社會資本引入公共住房投資建設,可有效提升公共住房供給能力,緩解深圳住房緊缺問題,也在無形中增強人才吸引力和城市競爭力,為深圳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和宜居環境,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提供有力支撐。
對於平安來説,基礎設施類項目一般所需資金量較大、項目營運週期長,正好與保險機構投資規模大、期限長的特點相匹配。
平安集團參與建設公共住房,是積極響應銀保監會關於“支持保險機構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和民生工程建設的指導意見”,是落實“國家鼓勵保險資金通過不同形式參與長租市場”的實際行動。
2018年6月,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銀保監會發布《關於保險資金參與長租市場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保險公司通過直接投資,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通過發起設立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資產支持計劃、保險私募基金等間接方式,參與長租市場。
這意味着,保險機構可以資金提供方的角色參與長租市場。《通知》還針對長租住房項目的特點,給予了充分的政策創新支持。
一是創新投資方式,除市場熟知的債權、股權等投資計劃方式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還可以採取發起設立資產支持計劃、保險私募基金等創新方式間接參與;二是優化產品註冊機制,對於投資租賃住房項目的保險資產管理產品適用註冊綠色通道,提高運作效率。
《通知》的發佈,有利於拓寬保險機構投資渠道,優化保險資產配置,服務好主業發展;有利於發揮保險機構優勢,助推國家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建設,加快房地產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於促進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住有所居的目標。
銀保監會彼時還表示,下一步,將支持保險機構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可持續的長租市場商業運作模式,進一步參與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民生工程建設。
除銀保監會支持之外,近年來,在《關於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推進公共租賃住房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通知》等多份文件中,也都提及: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推進公共租賃住房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作為一項政策創新和制度創新,對於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具有十分重要意義,一是有利於轉變政府職能,提升保障性住房資源配置效率,二是有利於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改善住房保障服務。
從保險機構配置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保險機構投資的一次創新,契合保險機構長期投資的原則。尤其是在目前低利率的環境下,對於保險機構來説,在傳統金融資產低迴報、高波動的背景下,疊加“優質資產荒”再現,由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項目以其較穩定的回報率等特點,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
開渠引活水,精準滴灌實體經濟
作為對接實體經濟最主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近年來保險機構一直積極投身於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等民生工程。平安集團除了參與公共住房,還充分發揮“金融 科技”優勢,全方面、多渠道支持實體經濟。
在完善新技術、新業態服務,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金融壹賬通以區塊鏈等技術為依託,以產品研發和落地能力為支撐,鏈接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等多方資源,推出了一系列幫扶中小企業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平安銀行(13.570, 0.03, 0.22%)一直在進行模式探索和創新,尤其在近三年的轉型改革中,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一是利用物聯網等技術,重塑供應鏈金融,開創增信新模式,解決融資難問題;二是利用科技手段實現線上極速審批,大大提升客户體驗。
在完善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層面的設施搭建、改善層面:平安養老險先後發起設立“平安養老—唐山城投二環路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平安養老—南通城建投資發展基金股權投資計劃”等保險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有效支持了“一帶一路”及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經濟發展。
在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平安產險針對各區域特色定位,推出不同組合拳頭產品及服務。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全方位打造立體保障網,2019年全年承保各類工程項目10萬餘個。
此外,平安租賃通過緊抓物件,提升風控和物件運營能力,依託享受政府的相關扶持政策,通過調整價格機制傳到給實體經濟客户,有效增強實體經濟活力。
長期以來,平安資管通過與長江經濟帶各重要省市的地方政府或企業機構合作,累計投資1100億元,具體包括市政基礎設施、電力設施、高速公路、地鐵高鐵等。
據瞭解,未來,平安集團將利用長期以來在重大民生工程上的成功參與經驗,持續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提供精準的金融服務,進一步支持國家戰略區域的經濟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