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2015年07月28日訊】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作職業教育法執法檢查報告,指出當前職業教育面臨的六大困難和問題,建議儘快修改不適當的、唯學歷要求的政策文件,清理對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晉升等不合理規定。
職業教育成為短板 職業院校畢業生定位不明被歧視
首次披露職業教育規模部分數字
這是職業教育法施行19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就此開展執法檢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親自擔任執法檢查組組長,並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執法檢查報告,這在本屆人大尚屬首次。
今年3-5月,執法檢查組走過吉林、江蘇、河南、湖南、廣東、重慶、甘肅、新疆8個省(區、市)21個地市,到70所不同類型職業院校、培訓機構、實訓基地、人力資源市場和企業進行實地檢查,同時委託23個省級人大常委會對本省進行執法檢查。
報告首次披露了我國職業教育的一些數字。報告提到,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共有職業院校13300多所,在校生近3000萬人,每年畢業生近1000萬人,累計培訓各類從業人員2億多人次。
張德江在報告中提到,職業教育和培訓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然而,從執法檢查情況來看,職業教育面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
問題 A 職業教育觀念滯後片面追求學歷“升格”
報告中點出了當前職業教育和執法中存在的六大困難與問題。職業教育觀念滯後是首要的問題,“助長了對職業教育的偏見”。
張德江在報告中指出,有些地方和部門沒有把職業教育擺在應有的地位,仍認為職業教育只是教育部門、職業學校的事;許多地方把職業院校放在中招、高招最後批次錄取;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雖高,但就業質量不高,待遇偏低,在擇業、升學、報考公務員等方面存在諸多政策限制和歧視。
報告指出,當前職業教育還存在唯學歷傾向,追求學歷“升格”,偏離了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和就業導向,不利於就業結構優化和緩解生產一線緊缺技能型勞動者的矛盾,此外有些地方不按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佈局職業教育,依然是按行政區劃來設置和管理,脱離實際。
1/3省份未落實經費法定要求
檢查發現,經費是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大問題,約三分之一省(區、市)尚未落實“制定本地區職業學校學生人數平均經費標準”的法定要求。一些地方反映,目前仍缺乏穩定的投入增長機制。
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師資力量配備普遍低於普通學校,特別是縣級職業學校,有些仍停留在“一支粉筆、一本書”的落後水平,不少新建的高職院校負債運行,包袱很重,而地方財力困難,無力化解,面臨困境。與此同時,企業辦學的作用未能充分有效發揮。
另一個薄弱環節是教師隊伍。報告顯示,職業院校生師比在各類教育中是最高的,專業技術課教師緊缺,“雙師型”教師尤為不足,僅佔職業教育教師總數的25.2%,受人事制度限制,職業學校引進優質專業教師困難重重。
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是有關法律規定的明確要求,但執法檢查發現,政府培訓資金投入偏少,很多地方人均僅在300元至500元之間,尚未形成多元的投入格局。
建議增加公辦職校教職工編制
張德江在報告中提出,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切實樹立“三破三立”的觀念,即破除鄙薄職業技術教育偏見,樹立普教職教同等重要的觀念;破除輕視職業技能的思想,樹立尊重勞動、尊重技能的觀念;破除狹隘的成才意識,樹立行行出狀元的觀念。
報告建議,打通人才成長上升通道,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育人、選人、用人機制,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技術勞動者的報酬,使能工巧匠獲得應有尊重和待遇,儘快修改不適當的、唯學歷要求的相關政策文件,清理對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晉升等方面的不合理規定,構建平等就業就學、職業成長的通道,為學生搭起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的“立交橋”。
在師資建設方面,報告特別提到:按照中央關於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的要求,建議在現有教師編制總量內統籌考慮增加公辦職業院校教職工編制,配備優秀教師重點充實一線;破除用人制度障礙,建立職業教育教師與企業技術技能人才雙向交流機制,放寬高工、高技退休人才兼職職教年齡限制。
聲音 委員歷數職業教育“被歧視”:月薪近萬技術職位無人問 打破頭爭月薪數千公務員
全國人大常委會昨天分組審議職業教育法執法檢查報告時,普遍認為當前職業教育的“致命問題”是觀念落後,甚至在諸多方面深受歧視。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覺得職業教育是不得以而為之的事情,這會導致什麼局面呢?現在月薪近萬元的技術人員職位鮮有人問津,倒是為了爭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公務員崗位,許多人打破腦袋在所不惜,這並不是一個健康正常的社會狀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國家藝術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趙少華在發言中説。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郝如玉指出,在政治待遇上總是強調一學歷、二學歷,現在格外強調這個不好,對終身教育接續非常不利,後續教育被歧視,如果制度不調整過來,社會上對職業教育肯定就是歧視的。
“職業教育總是低人一等,作一個不一定恰當的比喻,就好像‘非婚生子女’一樣,永遠進不了家門”。全國人大代表李沛霖認為,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就好像兩條腿,應該同樣重要,不管少了哪條,都不健全,但現實是長短腿,“職業教育從來就是短腿”。(中國教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