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俗語“舉手不打無娘子,開口不罵賠禮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綜合

農村的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你常和老輩人聊天,對這一點會更加的佩服,定會對古人的智慧驚訝不已。在農村,有些老人,即便是沒上過一天學,大字不識一個,但在村裏備受尊敬,有時候村裏有什麼事情拿捏不準了,也會去向老人徵求意見。老輩人也常和年輕人説一些俗語、老話,這些都是他們人生感悟和經驗的總結,所以多數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今天農夫就和大家再來分享兩句老輩人常説的俗語,希望大家喜歡。

(1)舉手不打無娘子,開口不罵賠禮人

這是出自李英儒的《還我河山》中的句子,在農村裏也是非常經典的老話了。其字面的意思是説,不要打那些沒有母親的孩子,也不要罵已經認錯並且賠禮道歉的人。對於這句俗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多數人的理解是認為對於不幸者我們要同情,而對於認錯者則要寬恕,不可粗暴對待。

但是也有一些人有另外一種看法,那就是不能打沒有媽的孩子,這是因為這樣的孩子從小就沒有母親,也就可能會缺少家教。再加上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經常受到欺負,那就會導致其心理方面比較扭曲,如此一來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容易學會,將來很可能會報復曾經打過他的人。而一個人已經認錯了,你不但不接受他的道歉,甚至還不斷的責罵,這樣很有可能會導致道歉的人惱羞成怒,最後趕出一些對自己不利的事情。就算不是如此,人家已經道歉了,而你不原諒還開口就罵,那原本是在理的一方,也會變成“無理取鬧”了。所以,不論怎麼理解,這句老話都是很有道理的,在今天依然適用。

(2)窮死不做賊,冤死別告狀

説完了前面那句,我們再來看看這句。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説起這句俗語了,其出自張孟良《兒女風塵記》。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説,人就算是再窮,也不能去幹偷雞摸狗這些違法亂紀的是錢。而就算是有冤屈了,也最好不要去告狀。這是為什麼呢?古人這話的道理是什麼呢?

對於“窮死不做賊”是比較好理解的,那就是做人要有志氣,即便是貧窮,也要有志氣,人窮志不窮。只要自己努力,勤勞,那貧窮這個現狀是遲早會改變的。可一旦去做了偷雞摸狗這樣的事情了,那人也就廢了。只要被抓住了,那一輩子也就完蛋了,永遠沒有了翻身的機會。

而“冤死別告狀”是因為在封建社會的時候,有冤情的一般都是普通的老百姓,而為非作歹的則是那些有錢有勢之人,窮苦人家是沒用伸冤的地方。一個沒權沒勢的老百姓去告狀,這樣成本實在是太高了的。且不説“官官相護”,就算是遇到了“清官”了,但是你告狀是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的,這個投入的成本是太高了的,耽誤掙錢養家了,那家裏人的生活怎麼辦呢?何況就算是告贏了,但是對有錢人來説,損失不大。可對於普通老百姓的則是損失慘重的,有些還可能會家破人亡。自古以來,還有着“民不與官鬥”的説法,也印證了這一點。不過時代不同了,這句話也過時了,如今是法治社會了,出現冤案的是非常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