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對丈夫喊婆婆,是“你媽”還是“咱媽”其中心思大不同

文|秘籍君這段時間參加了不少婚禮,在婚禮的流程上面,總要遵循以前的一項風俗,那就是對雙方父母進行改口。從男女朋友的爸媽變成自己的爸媽,然後長輩再給一筆改口費的紅包,這就算是從兩家人正式結為了一家人。只是通過對身旁已婚女性的觀察,發現雖然在婚禮上改口了,但是生活中還是很難自然的改口叫出“爸、媽”,尤其是兒媳婦和婆婆的關係比較尷尬,就更難叫出口。於是針對這個問題,我專門去找了身邊的已婚女性朋友,來討論這稱呼背後的原因,聽完她們所説的,反而讓人覺得很有道理。媳婦對丈夫喊婆婆,是“你媽”還是“咱媽”?其中心思大不同。

媳婦對丈夫喊婆婆,是“你媽”還是“咱媽”其中心思大不同

叫“你媽”是因為並沒有感情基礎本身兒媳婦和婆婆就是由於中間人的丈夫來聯結起來的,如果不是這層緣由,那麼就是兩個什麼關係都沒有的陌生人。身邊一個結婚剛半年的女性朋友説,首先是沒有什麼血緣關係,其次更是沒有感情基礎,除了婚前的訂婚,以及結婚事宜來往頻繁一些,其實連面都沒見過幾次。倒不是因為別的什麼原因,而是婚前跟未來婆婆走太近,很多女孩子應該都會覺得不自在。她説這話倒是也可以理解,因為很多的女孩子帶男朋友回家的多一些,主動去跟婆婆相處倒是不太容易。所以,兒媳婦一直在丈夫面前都是稱呼“你媽”,只能説明,感情還沒到毫無顧忌喊“咱媽”的地步。畢竟夫婦倆是一家,婆婆只能算是親人,不是一家人。

媳婦對丈夫喊婆婆,是“你媽”還是“咱媽”其中心思大不同

從“你媽”變成“咱媽”,其實就是兒媳婦對於家庭生活的肯定另一個結婚好幾年的女性朋友説,自己剛開始提起婆婆也是説“你媽”,因為張不開口叫“咱媽”,總覺得有種刻意套近乎的感覺。朋友的丈夫對這個稱呼也沒什麼意見,畢竟一個姑娘在自己家裏,被親媽養育了二十幾年。這一嫁人,到了陌生的家裏,還要叫陌生的長輩叫“媽”,這麼親密的稱呼,總得給人一個適應過程。不過這個適應過程也沒太久,後來朋友自己就改口叫“咱媽”了,沒人要求,很自然的過渡。朋友説,其實是因為相處以來,婆婆是真的拿自己當一家人看待的,跟親媽自然比不上,但是作為婆婆那真的是沒説的。所以稱呼的改變,也是兒媳婦對家庭生活的肯定。

媳婦對丈夫喊婆婆,是“你媽”還是“咱媽”其中心思大不同

一個簡單的稱呼,其實就是家庭關係的表現不是説要求每一個兒媳婦都要叫婆婆“媽”,把婆婆當親媽看,畢竟各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相處方式。但是兒媳婦能主動,心甘情願的稱呼為“咱媽”,那一定就是丈夫和婆婆對待媳婦真心實意,打動了媳婦,才能發自內心的叫出口。不知道各位女性朋友們,你們是怎麼稱呼的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9 字。

轉載請註明: 媳婦對丈夫喊婆婆,是“你媽”還是“咱媽”其中心思大不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