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貧如何激活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南方日報》金融扶貧特刊

金融扶貧如何激活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南方日報》金融扶貧特刊

夏日的廣東,田間地頭望去都是一幅幅靚麗畫卷:湛江徐聞大片的菠蘿種植帶匯聚成金色的海洋,一眼望不到邊;茂名高州的荔枝樹上果實累累,像掛滿紅豔豔的小燈籠;河源黃洞村的茶山漾起層層的碧浪,採茶人忙得不亦樂乎……

產業活,生活美。在一個個貧困地區脱貧致富的背後,是產業扶貧的“造血”功能在發揮作用。產業的良性發展,則離不開金融的精準施策。廣東銀行、保險、證券、信託、期貨、地方金融等機構,積極創新產業扶貧方式,推動貧困地區和民眾走上脱貧致富路。

南方日報2020年6月23日特05版。

金融扶貧▼

荒山變“金山”,脱貧有“金手指”

4月,梅州豐順縣迎來了最適合青蒿生長的季節,埔寨鎮農户李光漢鉚足了幹活的勁兒,頂着暮色晨光,不知疲倦地播種起新一季的青蒿苗。

是建行激勵了他的脱貧志氣。“我們種植一公斤,建行補貼2元,大家都在幫我,我要好好幹”。為補貼農户,建行準備了200萬元的專項資金,讓100多户擴產30%-40%,預計農户能比去年增收245萬元,每户獲得補貼上萬元。

“一片青葉帶動當地經濟”,豐順成為目前國內青蒿種植規模最大的地區之一。

5月,河源東源縣的茶樹抽芽了,黃洞村村民黃新忠喜上眉梢,“新茶供不應求,清明前後收入3萬元左右,現在八月茶都早早有客户下好訂金了。” 四年前,他還是家庭年收入不足4000元的貧困户,如今住進半山腰的新房裏,守着綠油油的茶樹,他連連稱讚這是張友良帶村民種的“搖錢樹”。

粵財控股駐黃洞村第一書記張友良(右)

張友良是粵財控股駐黃洞村第一書記,他實地調研發現,“黃洞村全村處於山區,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森林和植被覆蓋率高,無工業污染,非常適宜茶葉種植。”説幹就幹,在粵財控股的資助下,荒山上開闢了百畝茶園,經過4年的培育,已步入收穫的採摘期,第8年進入豐產期可實現收入翻倍,並且30年內產量不會下跌,為貧困户們提前鎖定了收入。

6月,茂名高州的荔枝紅了,正通過工行融e購電商平台,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消費者的手上。荔枝是茂名農民脱貧增收的“致富果”,全市建成特色產業扶貧基地575個,帶動16773户貧困户搭上產業致富的“快車”。

在廣袤的南粵大地上,金融助力產業扶貧,它像“金手指”,將青葉變金葉,紅果變金果,茶山變金山……與此同時,它還幫助無數個像李光漢、黃新忠一樣的貧困户,脱離貧困的泥淖,奔向美好的未來。

精準施策▼

“輸血”變“造血”,金融機構各顯神通

金融扶貧,不在”輸血”,而在“造血”,讓貧困地區的經濟引擎驅動起來、平穩運轉,凝結着一代又一代廣東金融人的心血。

“十年陳皮賽黃金”,在江門新會,陳皮不是富人的特權,卻是大多數貧困户謀生的法寶。為了精準滴灌陳皮產業,廣東農行在新會推出了“陳皮貸”。無抵押、純信用,3年授信循環使用,隨借隨還,資金使用更加靈活。

“只要5分鐘,2萬元就到賬了”,往年只能靠到處借錢購買化肥的梁盛建,沒想到貸款變得如此輕而易舉,心裏樂開了花。

像新會的“陳皮貸”一樣,從化“沙糖桔貸”、梅州“金柚貸”、清遠“英德紅茶茶農貸”,還有“蘭花貸”“光伏貸”“生豬貸”……都體現着廣東金融機構精準扶貧的決心。

左手資金,右手保障,保險為脱貧攻堅提供堅實後盾。

工行茂名分行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帶領茂名高州藍田村發展各種養殖業、種植業,幫扶貧困户增收脱貧。

即便是美麗的“菠蘿的海”,也難免遭遇風暴。受疫情影響,今年湛江徐聞的菠蘿滯銷了。眼看着豐收的菠蘿爛在地裏,種植户們心急如焚,為當地提供“菠蘿險”的廣東人保財險一邊找銷路,一邊送上243萬賠款,減輕了損失。

事實上,“菠蘿險”大有來頭,作為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創新試點項目,其為湛江當地菠蘿種植户量身定製,並提供從播種到銷售的全過程保障,開創了全國政策性菠蘿險的先河,成為廣東金融業的一張產業扶貧“名片”。

因地制宜,兼顧地方經濟特點,是廣東金融扶貧的特色。廣東人保財險還推出了湛江雷州珍珠養殖風災指數保險、韶關樂昌貧困户政策性種植業降雨指數保險、河源百香果保險等諸多扶貧“特產”。

廣東銀保監局提供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末農業險種為我省501.45萬畝農作物和林木、2.14億頭(羽)禽畜提供風險保障108.06億元。

更多的新興產品和形式還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在湛江雷州,豬料成本價格指數“保險 期貨”產品已落地,由太平洋產險廣東分公司負責為養殖户提供飼料價格保險,價格波動風險由銀河期貨在期貨市場進行對沖平抑。

“現在保險公司給賠錢,我們更有幹勁了。” 湛江雷州市建川養豬專業合作社的養殖户説道。保險公司為該合作社的1萬頭生豬累計提供814萬元的保障。

在脱貧攻堅戰略的感召下,銀行、保險、期貨、信託等廣東金融機構齊上陣,各司其職,精準施策,為產業扶貧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動能。

構建機制▼

一手助扶貧,一手防返貧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廣東金融業不懈的努力,一張又一張捷報從貧困地區傳來:

——在樂昌市樂城街道下西村,由廣東證監局出資建造的200畝葡萄種植基地正鬱鬱葱葱、長勢喜人,預期年化收益率40%。種養產業、水電站、光伏發電等產生35萬元收益。2019年底,全體貧困户實現脱貧退出。

——在揭陽市惠來縣葵潭鎮門口葛村,荔枝種植、油茶種植項目、光伏發電產業項目等“造血式”扶貧產業項目每年可產生約30萬元的收益。由廣東銀保監局定點幫扶的57户235名建檔立卡貧困户已實現全部脱貧。

——在陽江市那龍鎮九三村,工行推動的冬瓜種植扶貧產業年產量36萬斤,惠及貧困户64户。

——在韶關市翁源縣新江鎮漁溪村,廣發銀行援建的農業產業園目前已完成100畝大棚、80畝荷塘和50畝魚塘的建設,一座風景宜人的農業生態園已初具規模。全村63户154名貧困户已全部脱貧。

脱貧攻堅即將收官,但只有建立長效機制,才能堵住貧困户的“返貧路”,不斷拓寬貧困地區的“致富路”。對此,廣東金融業已摸索出多條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建立產融結合模式,支持龍頭企業帶貧和貧困户抱團發展。

以郵儲銀行茂名分行為例,其向當地龍頭企業發放產業扶貧貸款580萬元,該企業再為當地88户貧困户提供崗梅根種苗及肥料,並統一回購種植收成,2019年助推貧困户合計增收215萬元,脱貧成效顯著。

在扶貧合作模式上,廣東金融機構探索了“銀行 企業 基地 貧困户”“再貸款 龍頭企業 貧困户”“再貸款 政府風險補償金 財政貼息”等方法。

廣東企業的創新因子活力無限,以中國平安為例,就先後嘗試了“核心農業企業貸款”“扶貧找幫扶”“水電扶貧”等特色模式,最後摸索出的“扶貧保”產業扶貧模式,實現扶貧資金“免息免擔保”,成為行業首創,彰顯了廣東金融的扶貧力量。

廣東證監局駐村第一書記鐘聲在下西村的扶貧產業項目——葡萄種植基地實地調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15 字。

轉載請註明: 金融扶貧如何激活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南方日報》金融扶貧特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