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肢體衝突吃的虧,印度想在經貿上加倍收回,中國不會慣着莫迪

邊境肢體衝突吃的虧,印度想在經貿上加倍收回,中國不會慣着莫迪

據觀察者網報道,自打在邊境肢體衝突中吃了大虧,印度國內首先掀起了一波“抵制中國熱”,大量印度人拒絕使用並且砸毀“中國製造”有關的產品,例如電視機,手機,日用品和基礎建設工程。其次,印度政府也頒佈了一系列的“制裁令”,對中國企業開發的APP進行封鎖,就連總理莫迪申請的新浪微博帳號,也已經註銷。可以説,印度在邊境衝突中吃的那些虧,莫迪正在想辦法從經貿上加倍收回來。

邊境肢體衝突吃的虧,印度想在經貿上加倍收回,中國不會慣着莫迪

莫迪的手段主要是扣押中國企業合法進入印度或者途徑印度的商品,然後在國內限制中國企業參與印度基建項目的招標,嚴禁國內企業與中國企業合作。自這些措施頒佈以來,已經有不少中國企業已經退出印度市場,令不少印度人感到欣喜。不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對於中國來説,真的有用嗎?

邊境肢體衝突吃的虧,印度想在經貿上加倍收回,中國不會慣着莫迪

對此,只能説,莫迪還是太天真。實際上,印度國內的大小行業,基本都有中國企業的影子,很多中國企業在當年進入印度市場,考察印度國情時,就已經發現印度人天性就有狂熱的“民族情節”。為了在印度的民族情節上賺大錢,很多中國企業都選擇和印度企業合作,投資印度企業,控制企業的運轉,然後將這些產品以“中國製造,印度標籤”的形式,在印度市場兜售。以小米為例,走的就是這套流程。另外,中國的一貫風格就是“不會慣着莫迪”,只不過中印兩國的角色定位不同,在這場角逐中,印度的確是佔有主動優勢的。

邊境肢體衝突吃的虧,印度想在經貿上加倍收回,中國不會慣着莫迪

之所以這麼説,完全是因為中國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商人”,只想將產品兜售到印度家庭。而印度家庭的主人,有權拒絕採購中國“商人”的產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莫迪之所以能夠在此次角逐中佔得先機,完全就是依靠着這一優勢。而對於中國來説,我們只是依賴印度這個消費市場來帶動自身的發展,而不是依賴印度的某些技術和產品,二者概念有着本質上的差別。所幸的是,印度本身的製造業和工業規模太小,而且技術也非常落後,使得中國企業可以通過“改頭換面”的形式,繼續在印度市場內發展。

邊境肢體衝突吃的虧,印度想在經貿上加倍收回,中國不會慣着莫迪

此前,印度民眾自發採購印有“抵制中國貨”的T恤和棒球帽,買到這些商品之後,他們驚訝的發現,標籤上明明白白的寫着“中國製造”。可見,現在中印兩國的衝突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中國企業與印度民族”的利益衝突,只不過印度政府和個人想當然的理解為這是“國家級對抗”。

邊境肢體衝突吃的虧,印度想在經貿上加倍收回,中國不會慣着莫迪

什麼時候印度能夠擺脱對“中國製造”的依賴,那也得看印度本國的發展如何。不過短期來看,這樣的情況還不會發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55 字。

轉載請註明: 邊境肢體衝突吃的虧,印度想在經貿上加倍收回,中國不會慣着莫迪 - 楠木軒